•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绵绵长恨,爱未灭,洞庭长歌抚香魂

    2016-04-15 11:26:58
    → 快速回复 点击数:3708
    本帖最后由 清风笑烟雨 于 2016-4-15 11:30 编辑



    天帝无情又薄恩,良缘忍教失夫君。
    瑶琴尚奏乌林捷,珠泪回洒诸葛巾。
    兰室春深空有梦,秦楼月泻逝无痕。
    垂怜最是洞庭水,夜夜长歌抚寂魂。

    东汉建安四年,周瑜辅佐孙策攻占皖城(今安徽潜山)。一天,周瑜在皖城东郊安抚百姓,骑马经过一个溪水淙淙、翠竹蓊郁的民宅时,忽听宅中传来一阵优美琴声。


    精通音律,文武双全的周郎不禁为琴声吸引。勒马转脸看去,只见院内西窗下一位绝色佳人正在抚琴。一曲奏毕,周郎情不自禁拍手称赞。佳人抬眼一看,见一位银盔银甲的英俊将军,骑在马上正专注地看她抚琴,脸上不禁一阵羞红。


    佳人脸红,周郎心动。他不禁自言自语道:“琴曲优美,可惜当中某处音律不谐。”佳人闻言,非常吃惊,因为她也自知此处不谐,只是始终没法矫正。这位将军既能听出曲中之误,必是乐中高人,于是立即出门下阶求教……


    此处乃乔公之宅。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皆倾国倾城之色。于是周瑜结识乔公,与孙策同纳乔公之女为妻,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在乔公故里,今天仍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谚;乔宅西墙外,顾曲台遗迹尚存。


    与友人晓霞走下岳阳楼,再向前行,楼西北隅有一优雅小苑,乃小乔墓庐。


    谒人墓庐,向来忌讳。据说外国游客从不或极少参谒墓地;毛润芝在京数十年,从未踏入十三陵墓。当然外国人有外国人理念,因为他们是外国人;伟人有伟人的无视,因为他是伟人。我是俗人,普通人,寻常之人,尽管也有忌讳,但终究有些例外。比如前年的5月份,与几位朋友去了一趟安徽当涂,到大青山下拜谒了李白墓——因为求学时喜欢读李的诗词。在几年前,去杭州旅游,也在杭州西湖拜谒过岳飞墓;在成都武侯祠参谒过刘备墓;在洛阳白马寺敬谒过狄人杰墓;至于中山陵更不在话下,每年都要回南京看望父母,因此,南京的一些有名景点都会去看看,比如总统府,明孝陵等。 而今日既到小乔墓庐外,参谒一代美人安息之所又有何妨?况且小乔为周瑜之妻,瑜乃东吴名帅,这对郎才女貌之天赐佳偶,名动天下。对自小喜读《三国演义》的我来说,三国文化实在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当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率领83万大军南下,收襄阳,吞荆州,败刘备,威震江左,欲一举荡平江南之时,卧龙先生以一首《铜雀台赋》激怒周瑜,使周瑜“誓与曹贼不两立。”后人有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戏说成分大,篡改原赋,演绎成让孔明利用古代桥乔通用之便,故意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在我看来,孰是孰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周瑜雄才大略,火烧赤壁,以弱胜强,一举击溃曹军,奠定东吴雄基。


    罗贯中乃元末明初作家,其实早在唐代,杜牧就已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名诗,诗中评说铜雀台与二乔不解之缘,难道杜牧也在戏说?


    可笑的是,铜雀春深空有梦,曹操赤壁兵败,永远只能望江南而兴叹。


    步入小乔墓庐雅苑,迎面见一横壁,雕刻着先贤东坡先生手书真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此乃苏轼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


    观摩半晌,叹服东坡雄才,词赋文章书法俱佳,真天人也。转过横壁,即见小乔坟墓,墓右前侧有“怀轩”数间,曲廊一道。于是先入曲廊,欣赏前人挽联书法,感叹斯人虽去,但风流仍在。怀轩小屋内有小乔和周瑜像,虽是今人之作,但毕竟有所参照,并非闭门杜撰。


    伫立墓前,遥想二乔姐妹当年皆嫁得如意郎君,是何等令人称羡。孙策东吴雄主,周瑜东吴名帅,皆风流倜傥,名震天下,堪称佳偶绝配。可惜天妒仙眷,两位如意郎君均英年早逝。大乔与孙策仅度过三年夫妻生活,便终生守寡;小乔虽较大乔好些,却也英年丧夫,凄风苦雨,抱憾终生。想来令人扼腕,令人怜惜。


    小乔墓庐史上曾标为“二乔墓”,想来必定有误。纵观国之殡葬风俗,向无姐妹合葬之例。如今单列为小乔墓庐,合情合理。只是仍有一点难以理解:二乔仙逝后,不知缘何皆未与其夫并墓合葬?


    小乔墓另有两处,一处在小乔故里潜山西郊,另一处在安徽南陵县,各有依据,真伪莫辨。从风水角度看,眼前小乔之墓所处最佳,面天下名楼,临浩渺洞庭。名楼荫蔽,洞庭长歌,香魂永居于斯,可以安息矣。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27)
    • 2016-04-20 22:13:48 1#

      很不错,向清风学习!

    • 2016-04-20 21:45:31 2#

      这使我想起了范仲淹赞誉严子陵的一句话语:云山一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没什么的只是我觉得你这人有情有义又有才华。你来自金陵,有着风尘奇女子柳如是的遗风……(哈!:lol

    • 2016-04-20 11:49:00 3#

      quote:
      秋雁掠过 发表于 2016-4-17 23:03
      读着清风笑烟雨文采斐然的杂文可知,烟雨古文底蕴深厚,倘若能够持之以恒地写作,成名成家指日可待。做梦也 ...


      秋雁对不起!你昨晚在这儿最后那条回复,是我请落霞删的。感谢你的好意及关注!在尘世里,有些话注定不能泄露的。哈~ (看站内消息的留言:)) )

    • 2016-04-19 22:07:30 4#

      烟雨为了撰写一篇美文竟然耗费一个月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数易其稿付出了大量时间心血实属不易,可谓为文消得人憔悴,期望烟雨这篇倾情力作可以在e动版中刊登出来,以飨读者{:1_241:}

    • 2016-04-19 16:54:30 5#

      quote:
      晒月亮 发表于 2016-4-19 11:23
      此解甚合那情那景。没有不足,只是月亮读的浅,没能读出你的深意。

      几日不见,念着。不知你的手伤好了 ...


      不,月脸读的深,建议非常妥帖。谢谢才女!

      手好多了,等慢慢修复,多谢月亮关心惦记。不知为何,在我身上,与手有关的,都容易受伤,手在前年去年也受伤,手机是一次次的掉地上。。。,今天下午又掉地“啪”一声……哎~

      因手伤未痊愈,心情也不佳,在前面的所有回复,勉强敲完提交就下来了,现回头看,有的语无伦次的,还有好多错别字呢,呵~{:1_247:}{:1_247:}{:1_247:}

    • 2016-04-19 11:23:48 6#

      quote:
      清风笑烟雨 发表于 2016-4-16 12:42
      犹记得月脸曾经也记过一篇关于“三国”的文,是不?只是稍为花点心思而已,赞美之词和客套的话就不多说了 ...


      此解甚合那情那景。没有不足,只是月亮读的浅,没能读出你的深意。

      几日不见,念着。不知你的手伤好了没有?

    • 2016-04-18 10:49:24 7#

      quote:
      秋雁掠过 发表于 2016-4-17 23:03
      读着清风笑烟雨文采斐然的杂文可知,烟雨古文底蕴深厚,倘若能够持之以恒地写作,成名成家指日可待。做梦也 ...

      秋雁对秦淮的了解比我多且深刻。虽然我每年都会去,因时间有限,一般是一星期左右,主要是看望他人父母。秋雁梦醒了,也知道我不是南来客了,呵~

      然,对于所谓的“名与家”,清风笑烟雨没这个能耐。像我这样没天赋没能力做其他大事的人,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可忙,在柴米油盐和养育孩子中实实在在的过日子,不让自个免于东奔西跑,免于流离失所,已觉得是万幸了。所以,珍惜、踏实,不辜负,问心无愧,也就够了的。虽然这些小事情只是生活中一个非常细小的针眼,或会让有的人不宵一顾,但对于我来说,若拿一去悟十,拿十去悟百,亦能从一个细小的针眼里,引出万丈锦线来。。。

      对读与写,算是我比较钟爱的事情。但我读的书,真的少得可怜。尤其是这几年,很难找到大片的时间来端坐在书桌前读书。所以,我的阅读,实际上常常是见缝插针。不过,相比于阅读,我也许更醉心于随时随地自我思索和体悟,而不是从书中寻找答案,大多是让这种思索体悟的梳理与记录。不大讲究结构,辞藻和文采。所以,我记的文并不好也不美。这不是谦虚,正因为笔力不够,如若要我正正规规写一长篇大作,会感觉相当辛苦。像这样的一篇文,我要查阅资料,用了一个月时间,分三四次才能写完。但,只要还能思索,还有兴趣,就仍然会写,这于我,就如同只要还活着就还要吃饭一样自然。

      我要感谢上苍的恩赐,在还能走动的时候,利用假期相约几个好友,暂别烟火琐事,携一颗天高云淡的心走出门去,到别人活腻的地方转转看看,在不同的路上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人文景观,与山水相逢,如此这般感觉自己喜欢就好。

    • 2016-04-18 10:27:28 8#

      quote:
      许荣波 发表于 2016-4-16 16:40
      才女,好厚重大气的文字!


      清风不是才女!承蒙许老师夸赞,清风心生无比惭愧!许老师的文字才真正是立意高远深邃,韵味醇厚隽永,语言凝练耐读。感觉好久未读许老师的新作了,期待着……问好!{:1_260:}

    • 2016-04-17 23:03:55 9#

      读着清风笑烟雨文采斐然的杂文可知,烟雨古文底蕴深厚,倘若能够持之以恒地写作,成名成家指日可待。做梦也想不到你来自金陵,而且所到著名旅游景点之多令人乍舌,期望读到你更多图文并茂的游记。{:1_270:}

    • 许荣波

      2016-04-16 16:40:50 许荣波 10#

      才女,好厚重大气的文字!{:1_274:}

    • 2016-04-16 16:07:46 1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当时的周瑜是何等意气风发风流倜傥,但这家伙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就是心胸狭隘,英雄气短。遭二气‘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后,不堪三气,三气后仰天长叹:天啊天,既生瑜,何生亮?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他的死更让人陷入沉思:人生处处受气,如何使自己‘’顺气‘’,开心为人?年轻丧偶,自然是人生的最大不幸,据悉周瑜死时,小乔才三十左右,守活寡的个中滋味,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啊!红颜也薄命……
      南京六朝古都,文人荟萃名胜古迹不计其数。‘’红粉风香锁柳堤,管弦声哑月沉西。涛笺写尽才郎瘦,割袂楼船之子啼。‘’这是茂名人写的一首诗,写的就是六朝金粉之地,昔日繁华的秦淮河畔。说起南京我最感兴趣不是夫子庙前客何多,而是秦淮八艳,尤其对名妓柳如是情有独钟,至今仍在读她。昔日的秦淮河,舟行河上、青楼赌场、灯火楼台、美酒佳肴、歌女抚琴、才子戏佳人、歌舞升平好一派繁荣景象,今日之秦淮河是否延续了昔日的繁华?好想问问您这位南来客。:lol

    • 2016-04-16 13:02:34 12#

      quote:
      渔港 发表于 2016-4-15 13:43
      有据有理有趣好文!!俺发现您小说杂文游记比新诗更上一筹!


      先感谢鱼港督读!不知道你觉不觉得读这种文字是否乏味?似乎心灵鸡汤更受人们喜爱。说到鸡汤,每每打开微信朋友圈,几乎都是鸡汤,喝得多都腻了。记得去年我还发微友圈提示:请各微友,凡是鸡汤的文,请勿分享给我,喝多肠胃不适了……呵,题外话,扯远...
      我不知你所指的“新诗”是属于哪类别的?那我自作多情一回,以现代诗为例,做个简单的回复吧。个人认为写现代诗比这类文体要容易许多。例如几行字加几个标点,甚至一句话亦能勉强成就一首小诗。当然,要写好一首诗,如何把握好尺度,在刃有余的情感空间里将之发挥到最高的境界,也是一件很不易的事情,同写文一样,得花心思再三推敲才能满意(我电脑好卡,长话短说。)再次谢过朋友!

    • 2016-04-16 12:49:43 13#

      quote:
      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6-4-15 16:00
      烟雨真有才,来一篇古文式的游记作业。游记难写,古文样式的游记更难写。但烟雨写得如此好,真真是一个慱学 ...


      读到落霞如此高评,清风心生惭愧!亦当鼓励。涉及到历史的文字,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也要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是不适合我这个懒人的,但还是尝试了。我还是喜欢歪歪的来,敲完连修改都懒得,提交后逃之夭夭那种就好。。。哈,总之,要想写好一篇文,还得花点心思,多写多悟,总结心得,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忽想到智者千虑的成语,看来愚者千虑亦会必有一得。。。顺祝双休愉快!

    • 2016-04-16 12:43:37 14#

      quote:
      青叶常绿 发表于 2016-4-15 16:28
      不错游记


      多谢朋友临帖。祝好。

    • 2016-04-16 12:42:51 15#

      quote:
      晒月亮 发表于 2016-4-15 17:06
      烟雨的游记写得真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文采斐然,让人惊艳。那些典故信手拈来,在行文流水中独见怀古幽情 ...


      犹记得月脸曾经也记过一篇关于“三国”的文,是不?只是稍为花点心思而已,赞美之词和客套的话就不多说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你提到的这个标题,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以两个相吸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不管是哪一方先离去,对这段婚姻已不完美,是一种缺憾和不美满。确实,二乔两人的婚姻,开始因有爱是幸福甜蜜的,而后因她们夫君的早逝,那种万般无奈,千般落寞的悲伤滋生于心底,情与爱已无从寻觅,曾经的山盟虽在,但情心难抚,她人夜夜抚琴泪雨成河,一种心伤与寥寂的酸楚绵绵不断,有爱才会恨他人的无情离去,加深了一颗空无的缕缕情丝的心境...因此,我就用了“绵绵长恨...”,不过,月亮的提议非常好,仅是“爱未灭,洞庭长歌抚香魂”也能表达到位。有你的指出不足,好欢喜!学清妍的——狠狠来报个~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