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揭榜后,像往年一样,我市各地,从官方到半官方、到民间,都举行了高考奖学活动。
寒窗十二载,以获得好成绩的方式作为对过去的美好总结。这些准大学生们,正在站在大学门前,下一步,就是跨进高等学府,接受优质教育深造。
高考是一个结束,更是一个开始。进入大学,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学生,到了大学以后,是否做出了成绩,是否仍然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是否仍然领先于同类人群?还有待准大学生们的努力。
奖励,历来是一种激励,对于后进者,激发见贤思齐的进取心,对于先进者,激发旺盛的斗志与激情。我们历来习惯于对中考、高考的优秀学生大加宣扬,但是,对于大学以及他们以后的学习阶段,各种层面的奖学行为还不多。
近些年来,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昔日的大学生,他们的素质、水平不尽人意,很多用人单位在接收大学生工作,或会抱着一种怀疑态度,不知他们是否可以胜任。这当然有大学扩招、教学管理相对宽松、学习靠个人自觉等原因,但也有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关注度不高等原因。
如果说小学、中学是基础的话,大学则是一个人对实用技能、知识的吸收时期,一个人的以后能不能有一技之长,服务于本职工作,回馈社会,关键看大学的积累。或许大学生不能单纯以分数来衡量成败,大学生涯同样有很多可以出彩的地方,例如获得奖学金、某学科成绩优异、有发明创造等,都是值得社会嘉奖的。
社会奖学不应止于高考。社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子密切关注,在高等教育的环节上却少有过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颇。期望在以后的类似表彰奖学大会上,也有被嘉奖的在校大学生的身影,可以分享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取得的种种学习成果。
谭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