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原创》月到中秋分外明

    2016-09-12 17:28:24
    → 快速回复 点击数:2605
    说到中秋,一定离不开赏月。中秋节源远流长,话题也是团聚、吃月饼、赏月。对于现代人来说,节日也没有什么特别,要见个面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于古人却不然。很多年轻人一结婚就分离了。要么从军、要么从商,由于交通不便,回来确实不易。尤其是从军,有些出去十年八年才回来的不少,更有甚者,永远也回不来了。对于亲人的思念可想而知。有一首古诗这样写: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雕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这首诗真是的记载了当时从军全军覆没,家人依然不知,还在痴痴等候的社会现实。再加上封建男女授受不亲的禁锢。使他们难以在一起,所以相见的日子就会觉得特别的珍贵。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由于聚少离多,人生无常,对于月圆月缺,就更加容易引起人们对于亲人的思念。对于丈夫从军,写封信也要几个月才能收到,还有很多根本收不到的情况下,有多少话儿要说。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就有。据说在商朝的典籍中就有记载。最常见的就是嫦娥偷吃不死药,升天奔月的故事。嫦娥,原名姮娥,因为忌讳汉文帝刘恒而改名。(这是古代帝王的无知和可耻,连神仙的名讳都敢动,一笑)。为后羿之妻,后羿求西王母得不死药,叫嫦娥照管。后羿外出,蓬蒙想夺。姮娥情急自吃,飞上月宫。后羿回家得知后很伤心,于是摆上香烛对月就拜,以期见姮娥一面。这也是后世赏月的由来。姮娥虽然飞仙,但是从此不能再见丈夫。夜夜思念,真不知道是应该后悔还是高兴。唐人李商隐一首诗写的很好: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对于嫦娥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也用于自比,凡事有得有失。做人依附权贵,得到了利益,但是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人格的独立、甚至失去了良知。这样做是否会值得呢?诗人在此提出了让人思考的问题。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