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一个信宜妹给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的一封信

    陈少
    2017-07-05 22:46:52
    → 快速回复 点击数:3461

    尊敬的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您们好,我叫赖燕珍,本来很早就应该写这封信感谢您们了,可是心中有太多的话想说,却一直纠结该从何说起。

    我出生在广东省信宜市贵子镇的一个山村里,在我还没满2岁时父亲为了熬粥给我们姐弟雨天出门担柴,结果路滑不小心摔断了左大腿,从此卧床动弹不得。原因发高烧而脑膜炎的母亲也在承受多次的打击而加重精神失常,最终失踪,我们亲人帮忙苦苦寻找过几次,都未有音讯,十多年来生死不明……父亲在卧床一年多后,终于能下床扶着拐杖走路了,那时我们生活很贫困,却也很快乐,以为会这样在贫困中平淡长大。然而2009年,姐姐燕玲因病没有得到足够的基金治疗久拖成癌最后离世,那年她刚刚好17岁,她的一生犹如夏花绚烂却短暂,留给我们的除了巨大的伤痛还有一笔医疗欠费。那时候我13岁,目睹父亲一边抹泪一边烧掉姐姐的遗物,那一刻觉得天都变了,为了不让父亲过度伤心我一直没有在他面前哭过只是更加勤快的做家务、帮忙农活、学习,觉得忙碌可以忘记悲伤,可是每每深夜还是躲在自己被窝里流泪。

    经历种种让我比同龄人更早的成熟,读初一时,我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一个学期竟然用了一千多元,这对于我们这样一家没有经济收入的贫困家庭来说,尽管有着政府每个月发的残疾人补助和退休金,但都勉强我们三个人伙食费,可是我一个学期要一千多的费用呢?想到父亲七十多岁高龄还要扶着拐杖到山上地里干农活,还有一个吃喝拉撒都需要父亲照顾的脑瘫弟弟,我又偷偷哭了。回到家,我和父亲说,我要出去打工。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会想办法借到钱的。最终的商量结果还是我听了父亲的话继续升读初二,其实我心里知道,早几年姐姐燕玲一直生病,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借遍了。可是,我是真的很想继续读书啊,但是想到家里的情况,我又十分自责,每天煎熬着,迷茫着。成绩也从班上前三名开始退到中等成绩,心里更加煎熬、慌张与无助。





    2012,与广东恤孤助学促进会的初次见面


    也就是在2012我读初二那年,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资助,恤孤会来到了我的家里。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我只记得那天刚刚好我砍柴回到家,看到有一男一女,都是高高壮壮的,不知为何明明初次见面却有亲切的感觉,于是在和大姐姐初次交谈也倾述了心情,一旁的大哥哥说话总是很幽默,他们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又充满了动力。之后我有幸获得资助,并且顺利的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12)
    • 2017-07-09 20:08:39 1#

      quote:
      关注社会民生 发表于 2017-7-7 15:58
      钱去哪里了?大家都懂的


      村长都那么牛逼啊?拉出去后山埋了他

    • 2017-07-07 15:58:55 2#

      钱去哪里了?大家都懂的

    • 2017-07-07 09:47:15 3#

      支持

    • 2017-07-07 00:19:30 4#

      关注

    • 2017-07-06 11:11:56 5#

      民政部门要有行动,毕竟长贫难顾

    • 2017-07-06 08:51:32 6#

      同问

    • 2017-07-06 08:46:59 7#

      不是有精准扶贫吗?都去哪里了?

    • 2017-07-05 23:34:42 8#

      不是有精准扶贫吗?都去哪里了?

    • 凡语

      2017-07-05 23:10:00 凡语 9#

      好孩子

    • 陈少

      2017-07-05 22:46:55 陈少 10#

      [color=rgb(62, 62, 62)]

      2017年的6月22号,广州秦松记者通过梁栋彬联系到了我,我当时以为只是问访,却不知道他告诉我王颂汤会长和我同在一个榜单中的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当年你们帮助了我,如今同在一个候选单里,激动、意外之喜肯定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觉得:这就是缘分啊!

      四十二分钟的通话时长,将“过去、现在、未来”都有聊到,最震撼也最感动还是得知79岁的王颂汤会长在双脚和手都贴着药膏、腰部绑着绷带、扶着拐杖,也要坚持上山逐户家访,只为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能够继续上学……后来我又通过秦记者联系到了王颂汤会长,我问到“您双脚和手都贴着药膏,又绑着绷带又扶着拐杖,在这样的情况下您怎么不在医院休养而是坚持要上山家访呢?"王会长说:“我老了,但是还能动就要尽力去给他们争取机会和希望,能做一点是一点嘛……“他还和我说了,和你们一起千里家访的事情,说到和那些贫困孩子的聊天……我当时的心情激动、敬佩同时也有惭愧,毕竟我照顾弟弟是我责任但是有幸得到大家的认可并推荐我评上了“中国好人”,虽然也有参加过几次和红十字会一起的公益活动,但与众多好心人相比其实我做的不算多少,而王会长则是年近八旬还下乡走访的老人家,对于那些众多贫困孩子的基本情况他的记得甚至还清楚记得和他们的谈话,可见他是全身心的投入奉献,他能进入“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是情理之中的,尤其是想到他扶着拐杖绑着绷带家访的那一幕,心里就特别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见他一面,那个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而他老人家还在赶着写稿子,所以也没有聊太久,最后我们约定如果恤孤助学会下次到信宜进行公益活动时我也可以参加。将近二十分钟的通话让我更加敬佩他,一个79岁的老人家,在身体状况也并不很好的情况下,他想到的不是好好安心调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担忧那些孩子们并且奔波着,一次的通话有感动也有心疼,真希望他注意保重好身体。心里有着各种交际一起的感觉纵然有语亦塞于喉中,我要好好努力,一定要增强自己,也尽我所能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好人”才不负你们的期望,不负大家所望!

      最后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受助人:赖燕珍

      时间:2017年7月3日



      [/color]

    • 陈少

      2017-07-05 22:46:54 陈少 11#

      第一张全家照是和大姐姐一起拍的



      第二年,我考出了比往常小考都要好的成绩,被信宜二中录取,原本十分的高兴,不料父亲传来消息,家里吹台风,房子倒了,那时父亲已经七十七岁了,无奈,我再一次选择放弃继续读书,独自一人离开同在深圳做暑期工的同学们,到惠州在堂嫂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开启了我的打工之路。

      其实我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如果时间回到当时,我还会不会这样选择,答案是肯定的,不管重回多少次,我都会想到那时七十七岁身有残疾却仍扶着拐杖上山下田的父亲,想到那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的弟弟,想到姐姐燕玲临走前“要照顾好父亲弟弟”的遗言,想到那倒了的房子……所以不管重回多少次,我还是会选择辍学打工,尽管会难过,会对老师和恤孤的哥哥姐姐们抹不掉的愧疚,我,还是要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撑起这个家是我生来的使命,逃不掉也不愿意逃!

      2014年年末新屋建好,我兴奋地无法入睡开始在规划之后接下来的计划,2015年第一步还债、第二步联系特殊学校,我想让弟弟学习自理,想七十九岁的老父亲可以安享晚年,然而2015年1月新屋入住了,却忽然传来父亲离世的噩耗,我当时感觉天都塌了,浑浑噩噩的回到家,想哭却没有一滴眼泪。

      2015年6月我找到信宜市红十字会求助,经过黄启亮先生写的《脑瘫的弟弟你让我青春何处安放》一文,我的经历开始广为人知………………

      并且在这些期间也得到很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之后又先后获得“茂名好人”“广东好人”“感动茂名十大人物”和“中国好人”。

      2016年6月28号我接到当年家访我的大哥哥电话,当时心情十分激动,我没有想到时隔四年,而且我都放弃了读书他们还能联系到我,9月14号那天大哥哥梁栋彬来到我家里看望我和弟弟,四年不见他还是依旧模样依旧幽默,只是少了当年那位和我谈心的大姐姐,虽然有些许失望,但很快梁栋彬和我聊起近况,有的人就是这样,不是兄妹,但是多年不见依旧能像兄妹般畅聊,这就是缘分,我写这篇文章的最近两天才知道,原来梁栋彬在家访我那年认识了黄启亮,而我那时还不认识他,但是两个帮过我的人同在2012年认识了,一个2012见了我,一个2015见了我,并且他们都是帮在困境中的我送上希望,让我的人生有了转机。有时候也不得不想想这缘分还真是很奇妙的。感觉自己就像是生活在幸运的链接里一样,然而我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份很奇妙的缘分也是从2012就开始了……



    • 陈少

      2017-07-05 22:46:53 陈少 12#

      [/size][/font]

      2012和大姐姐交谈的照片





      [align=center]012和大哥哥交谈的照片

      [align=center][font=仿宋, 仿宋_GB2312][siz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