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好心茂名 非遗扶贫——来自杨公故里的扶贫报道

    叶问
    2019-07-03 11:24:48
    → 快速回复 点击数:2033

    近日,杨公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叶炳辉,带领团队深入到粤西偏远乡镇一一高州市马贵镇朗练村,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运用“和谐人居”技术,对贫困户居住的建筑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杨公,是人们对唐朝文化名人杨筠松的尊称,历代民间又称为“杨救贫”)。


    当日,叶炳辉一行头顶烈日,不辞劳苦驱车前往马贵镇朗练村委,在村委主任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该村特困户杨杨献旺家中进行探访。当了解到杨杨献旺的父亲是50年代荣立二等功的军人,他本人历经两次事故致二级伤残,无力工作而导致家境困顿时,决定对其进行帮扶。据了解,杨献旺所在村委近年被列为贫困村,而杨杨献旺一家又是村中生活条件最差的一户。母亲长期生病,夫妻二人抚养一男一女小孩,由于丈夫身残多年,妻子也抱病独自外出务工,挣钱养家。在这种情况下,杨某亲友也经常接济他们一家三口,但都无济于事。

    微信图片_20190703113047.jpg

    叶炳辉一行根据杨家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勘察,运用了他所传承的非遗学术和创立的和谐人居“三象学”系统理论和操作方法,帮助杨家选好理想的宅基地,不久将投入建设,让杨献旺一家人搬入新居,解决多年的住房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703113102.jpg


    据了解,根据茂名市人民政府《茂府【2015】20号》文件公布,“杨筠松堪舆文化”已被列为茂名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州市杨筠松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炳辉是杨筠松堪舆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杨筠松文化研究会作为经政府批准成立的专门学术机构,在叶会长的带领下,将发挥带头作用,不遗余力地把杨筠松“救贫博爱”的精神打造成高州名片,助推当地经济建设。为了大力弘扬杨公文化,叶炳辉及研究会利用杨公文化的影响力,在国内外建立了36个杨公文化传播基地,结合杨公故里的特点,组团打造“农、文、旅”项目,建设有“杨公文化广场”“杨公纪念馆”等一系列景点,使杨公故里成为极具标志性的文化旅游圣境。目前“杨公文化产业创意园”已成为茂名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并且,在最近叶炳辉还被应邀到德国纽伦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他的《宜居建筑设计的三象学》专题报告引起世界专家、学者们强烈的共鸣。

    微信图片_20190703113055.jpg

    叶炳辉会长向媒体透露,高州市杨筠松文化研究会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指示精神,及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推荐下,拟开展宜居城乡规划的义务助贫济困活动。就在日前,他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特点和方式,提出了以利用杨公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和自创的“三象学”系统的理论,通过顺应自然环境进行宜居城乡建设的策划及推动示范工作,不日将公布一份《关于开展宜居城乡建设顺应自然环境策划及示范工作的通告》,通告中表示,凡是被列入帮扶对象的贫困户及贫困村如果提出申请,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受申请,列入帮扶的“示范户”或“示范村”,由当地村、镇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开展宜居环境的设计工作。这也是响应茂名市委市政府号召大力弘扬“好心茂名”精神的一个举措,同时也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广。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