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鲁迅小说为何都是悲剧题材

    2016-01-28 10:18:00
    → 快速回复 点击数:4242
    本帖最后由 晒月亮 于 2016-1-28 10:21 编辑

    [size=14pt]身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所写的小说并不算多。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合起来才三十三篇,且绝大多数为短篇小说(只有最长的一篇《阿Q正传》可以称得上是中篇)。虽然鲁迅没有一部长篇巨著,但他的短篇小说却因他超人的深刻和高超的技巧达到了史诗的效果,其思想和内容含量毫不逊色于优秀的长篇巨著。鲁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size]
    [size=4]
    [/size]

    [size=14pt] 综观鲁迅的三部小说集,除《故事新编》外,《呐喊》和《彷徨》里的绝大多数篇章基本上是悲剧的格局,如《呐喊》中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故乡》、《阿Q正传》、《白光》,《彷徨》中的《祝福》、《在酒楼上》、《示众》、《孤独者》、《伤逝》、《离婚》……等等, 均属于悲剧小说的范畴。[/size][size=14pt]

    为什么鲁迅的小说多以表现悲剧为主题呢?这与鲁迅的童年印象及他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深沉思考与担忧密切相关。鲁迅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小时候常到农村的外婆家去,与农民的孩子一起玩耍;12岁时祖父因科场舞弊案入狱,他曾一度被送到农村避难,这使他有机会接触贫苦农民,了解农村生活,萌发了对广大农民疾苦的同情;15岁时父亲因肺病去世,家道更加衰落,他受尽了社会的白眼,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使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也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腐朽和堕落。正是这童年、少年时期的巨大不幸,把鲁迅养育成为一位为人生的伟大作家。后来,他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有时候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农村和农民生活后来成为鲁迅创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表现领域,正是基于这种童年印象
    [/size][size=14pt]。
    [/size]

    对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现状,鲁迅是有着深沉的思考与担忧的,鲁迅留学日本初年曾作《自题小画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磬暗故园,寄寓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自己誓将生命和鲜血献给民族解放事业的救国意志。基于“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认识,鲁迅怀着医学救国的梦想到仙台去学医。后来,这一梦想在众所周知的“幻灯事件”中破灭,他深深地省悟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从此他对以文艺拯救国民怀着满腔的热忱。他思想上经历了由“救国”到“立人”的转变,把对社会的改革寄托于对人的精神的改造,但由于他的“立人”的思想主张和者甚寡,又使他感到空前的寂寞与悲哀,思想上的挫折加上生活上得不幸(诸如父亲的过早去世、不幸的早年婚姻、家境的日益没落等等)为鲁迅的小说创作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为人生的创作观和对社会现状的深沉思考与担忧孕育了他的悲剧观。又由于鲁迅在创作《呐喊》及《彷徨》时,还未完成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转变,在其小说创作中还未能够直接为中国指明方向,所以他只能借悲剧艺术的魅力来震撼警醒世人,改革国民劣根性,探寻自由解放之路。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压迫人、人吃人的社会。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统治下,人民群众思想上饱受奴役和毒害,生活上遭受剥削与压迫,颠沛流离,发生着一桩桩惨无人道的悲惨故事。鲁迅先生以其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深邃的现实主义的笔触,将病态的社会和一幕幕吃人的悲剧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在《孔乙己》中,鲁迅深刻地揭露出作为 就知识分子代表的孔乙己的精神“病苦”:穷困潦倒,沦落下层,却受害而不觉悟,在最潦倒时还摆着读书人的架子,不肯脱下代表读书人身份的长袍,结果被上层与下层两个世界所排挤、所疏离,成了在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在遭到上下两层世界共拒之后,他想投入孩子世界,教小伙计学习写字,但仍遭冷遇;给小孩子们吃茴香豆,也未能从孩子世界那里得到拌粉温馨与安慰。他能写一手好字,却不好好凭此谋生,偷了书卖,反而振振有词地诡辩“窃书不能算偷”。直到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之际,他始对自己的地位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自己不过是被人取笑的对象。最后那次面对掌柜的嘲弄,他只回了一句“不要取笑!”而这一句“不要取笑”,已是孔乙己对冷酷之极的社会所能发出的最沉重的抗议。所有这些,充分展现出孔乙己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善良却麻木、清高却迂腐、穷酸又懒惰。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代表的悲剧命运,暴露了广大民众的麻木不仁,对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对于解剖国民劣根性问题,《阿Q正传》表现得更为深刻。即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来消解心中的不平。阿Q的悲剧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全社会的悲剧。


    尽管鲁迅不留情面地解剖国民劣根性,但他在为我们展现大量的悲剧故事的同时,始终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并对他们怀着厚爱。《明天》和《孔乙己》就是这样典型的篇章。对于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鲁迅充分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哀的是其被封建科举制度所毒害,被冷漠的“人的世界”所毁灭;怒的是其不争气,自甘堕落,自取灭亡。


    鲁迅的小说作品虽然不多,但成就却是举世公认的。在《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祝福》、《伤逝》、《离婚》等一系列名篇中,鲁迅先生均以深邃的现实主义的笔法,深刻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对中国农民的悲剧,妇女的遭遇,知识分子的前途以及中国民主革命的出路等攸关民族命运的重点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进行了苦苦的思索。 他沉痛地活画出旧中国的大众的灵魂,对旧中国历史及现实,进行了前无古人、无以伦比的深刻解剖。



    正是这样,致使鲁迅先生举起如椽大笔,毫不讳饰,深入地状写了病态社会的一切丑罪恶和病根,深刻揭露出封建旧社会的吃人本质。用悲剧来表现“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社会现实。



    鲁迅悲剧小说的内涵十分丰富,堪称中国近现代的史诗,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然而,它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应该懂得历史赐予的弥足珍贵。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36)
    • 2016-03-08 15:11:30 1#

      鲁迅先生的文章及思想就如暗夜中的启明星,永远熠熠生辉!

    • 同一个世界

      2016-03-07 12:02:42 同一个世界 2#

      历史赋予特定人的使命不能忘记其背景,如果报道没有错误的话,当年鲁迅在师范大学从教的月薪三百多大洋,相对于现在的六万月薪,这就是富养,并且及时是阶级斗争,在当时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既然处于斗争阶段,肯定是租房比买房更合理,这是个人的认识。
      为什么要以悲剧题材?如果你的忧患意识和当时的社会悲剧结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选择喜剧,生活在当时的人主流意识是忧患还是安乐?如果你违背当时主流思想你觉得你的作品有市场吗?
      所以,不要扭曲当时历史,它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

    • 2016-02-18 20:52:01 3#

      无耻。

    • 2016-02-18 19:07:57 4#

      在此谨对字母哥反复纠缠的“不知耻者无耻,无知者无畏。”作出回应:“不用去理会那些平平仄仄,入韵就好,无需那么多束缚,细读古人
      那些诗词,很多都不分平仄的,只是后人研究的时候强加了一些条条框框出来以示每个词牌的不同而已。”此原话无论对前语句怎么承接,配
      合前话任何语景,它都是一整句独立完整有其主观思想的话,毫无断章取义之说法。我亦谨就对此话作回复,对楼主的诗词未作任何评论。此
      话亮点并不在于古诗词的平平仄仄,而是“细读古人那些诗词,很多都不分平仄的”此谓无细致审察,谓“无知者无畏”。最侧重在于下句,
      “只是后人研究的时候强加了一些条条框框出来以示每个词牌的不同而已。”先是否定诗词固有的、事实的格律,韵律,而认为诗词的语言特
      点“条条框框”是后来学者研究时强加进去的,否定了学者艰辛研究所得出的系统总结,更否定了在国学传承这一块上,学者研究得出的总结
      对现代热爱古诗词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既敢这样说,(先是否定古诗词,而后否定学者的劳动成果)我就敢认为此话是“不知耻者无耻”。

      好吧,语气过重,惹仇恨自有夜歌承担。但回看字母哥那话:“以前,我在帖子里说“于是,整个论坛一团和气”与“谢谢阿哥提贴,谢谢老
      师欣赏,”此话莫论你说我说,都是明嘲暗喻。请问字母哥,你要从旁拉仇恨,也应选句二者有区别、有对立面的好吧。假如我再说:鸡蛋是
      白色的。你该不该又来意思意思:难道鸭蛋不是白色的?非常有可能。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傻瓜;不敢说理是奴隶。——德拉蒙德”
      字母哥,在你面前我是个固执的傻瓜,还是奴隶。我虽热爱话题,但对比此前你与一众之言论,我相信与你,关于文字上的,关于拉仇恨
      的,没有任何话题,你赢了。

    • 2016-02-17 14:50:53 5#

      本帖最后由 chenmanboy 于 2016-2-17 15:01 编辑

      月亮一篇掉书袋的文章得到那么大的反响,真是出乎我意料。理不辨不明,你们倒是继续吵下去啊!吵啊!吵啊!别做怂货!
      请注意:
      1、要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也只有这样才不落人口实,让人抓到把柄反击;
      2、要正面回答质疑,不要避实就虚,不要扯开话题,击破对方的论点、论据,才是最有力的辩论,回避只是辩论中的小聪明;
      3、要实事求是,以事论事,客观公正,不要人身攻击,不要被查水表;
      4、要有决不放弃的精神,坚决捍卫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心中的信念,不要让平淡的生活埋没自己的激情,要天天守在电脑前,收集资料,组织文字,坚决把对方驳到垭口无言,五体投地。
      5、鄙视故作高深,有话直接说,让我们一起学习学习,不要一副“你自己慢慢理解/体会吧”“你不懂我也没有办法咯”的样子。

      久不见到有血性的汉子了,你倒是站起来让我瞧瞧呀!!!

    • 2016-02-16 20:40:15 6#

      本帖最后由 夜歌 于 2016-2-16 20:47 编辑

      quote:
      夜歌 发表于 2016-2-16 19:58
      你的回复还是很令人吃惊,前番我论述过,有些人的思维就是好极端,要么偏左,要么偏右,他从来不会有客观 ...

      毛泽东1964年会见访华的日本社会党委员长率领的议员访华团时说:我曾经跟日本朋友谈过。他们说,很对不起,日本皇军侵略了中国。我说∶不!没有你们皇军侵略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对付蒋介石,中国共产党就夺取不了政权。所以,日本皇军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教员,也可以说是大恩人,大救星。”
      -----------------------------------------你搬来的那个就读鲁迅文学院的良知写手,如果按你前番那般论调,怎么不批毛泽东是汉奸?或者你怎么不批毛泽东是汉奸?所以说,你这些论调,亦只能在本地文坛这些小圈子里去发酵,传播。想标新立异,却怕是立不起来。早番风雨行舟说过: 你看17楼某哥多淡定,牵扯颜色主义的时候就是不趟这浑水,载酒江湖,夜色迷人,歌声唱彻,自得其乐,管他十方百世千贤万圣呢! 呵,此番我扯颜色主义,风雨行舟这个ID怎么不来呢?{:1_245:}


    • 2016-02-16 19:58:18 7#

      quote:
      开心辞典 发表于 2016-2-16 14:05
      1,月亮说,鲁迅没有写过一遍完整的抗日文章是因为没形成世界观,一个到了那样的年纪还没形成世界观,未免 ...


      你的回复还是很令人吃惊,前番我论述过,有些人的思维就是好极端,要么偏左,要么偏右,他从来不会有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念。 所以你才敢说出“《友邦惊诧论》就是一例,他不但要在文字上摧毁自己的国家,还要击溃自己国家的朋友!”这样的“事实”来。而后再基于你的“事实”来推理:“如果日本再一次侵华..”所以,我才说鲁迅早死是多么幸福,终于捱过今天让人去基于这种近乎荒诞的“推理”而完其一生。请问辞典,历史是可以“如果”可以“假如”的吗?你这种是啥历史观?另,说到他在文字上摧毁自己的国家,前番还说到他全盘否定中国的文化,那么请问,就算是所谓的新中国,现在我们的党,党旗是借鉴谁的?我们整一个国度的信仰理念是谁的?是德国产的,我们唱的国际歌是谁的?都是泊来品!那么你敢批吗?唯独你就批活在半封建半殖民的鲁迅,要这么否定,那么国民那批先行者,没有一个可以逃得出你的笔下,柏杨还写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呢,你看过没有?那他亦是不是想在文字上摧毁自己的国家?再来后话,对于张学良,你又怎么能说我夜歌当他为民族英雄呢?你依然还是犯了老毛病,就是爱设立场,先把你想批的,你想破的用如果,用假如去预先设定好立场,而后你再去批判,这是非常幼稚与无知的,就像小孩子玩家家,你是特务,我是好人,先设好了规则,而后再玩。请问有意思吗?要说到争论,我看到你这么多“假如”“如果”可以说一点心思都没有了,这样论丝毫没有辩论价值。按你的历史观,你丝毫立不起这个国度的另外一个英雄,你根本不懂得鲁迅对于这个国度上下五千年封建文化弊端所批判的重要性以及其巨大的精神反思作用!按你想法,揭国陋就会让国人沉沦,不懂奋发,你不觉得非常片面?但中国依然有绝大部分人懂得知耻而后勇!让这麻木的躯体存有痛感总好过日日打吗啡追求快感来得真实,效用也大多了。

    • 2016-02-16 16:48:16 8#

      月亮的文字很大气。超赞!我对鲁迅的作品读的不多,没有发言权。但以爱国者来说,人们只看见鲁迅的呐喊而看不到温和的胡适站在历史的前端焦急的眼神。一说爱国,就胸怀大局,在没有搞清黑白之际就口号爱国,批张三批李四,从来没想到以爱国自居才是真正的不爱国,看不到当时温总理对文革的否定意味着对传统问责。没有人看到李清照对阳刚之美的殷殷期许,看不到张纯茹一笔敌国的热血豪情,感觉不到文革中的张志新面对酷刑的意如钢,钢到鲁迅也惭愧。更少有人去寻找刀枪并举的龙应台,她孤军奋战,一如保钓团。。。呵呵,扯远。。

    • 开心辞典

      2016-02-16 14:17:38 开心辞典 9#

      声明一点:我只是不同意月亮的观点,对月亮的文字我深感佩服!月亮的文字简洁、精辟、有力,实属大家风范!

    • 开心辞典

      2016-02-16 14:05:57 开心辞典 10#

      1,月亮说,鲁迅没有写过一遍完整的抗日文章是因为没形成世界观,一个到了那样的年纪还没形成世界观,未免太牵强了吧?纵使是,那他投向国家的“匕首”文字,又变成有成熟的世界观了?
      2、鲁迅一生没写过一整篇抗日的文字,他“抗日”的文字只廖廖出现某些文章中,其实,这样的文字深究起来不算抗日,他只叙述这样的一个事实,这是他的一个工具,他的目的是借助这样的一个事实来继续摧毁自己的国家。《友邦惊诧论》就是一例,他不但要在文字上摧毁自己的国家,还要击溃自己国家的朋友!
      3,一个最简单最最简单的问题:如果日本再一次侵华,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在全国最需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时候,忽然有个人跳出来,说我们的国家多黑暗,政府多腐败,人们的生活多水深火热,极尽“摧毁”之能事,请问各位:这样的人,你还当他是英雄吗?

    • 开心辞典

      2016-02-16 13:45:00 开心辞典 11#

      quote:
      夜歌 发表于 2016-2-15 21:42
      我很期待你用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来阐述“鲁迅是汉奸”。当然,你可以借度娘,堆积罗列种种事实, ...


      现在有人连张学良都当民族英雄,你就明白个中缘由了!如果你也当张为民族英雄,那就没争论的必要了 !

    • 远帆

      2016-02-16 07:41:38 远帆 12#

      本帖最后由 远帆 于 2016-2-16 07:43 编辑

      “文革”期间其中两种现象令人心寒:一是乱扣“帽子”,制造冤、假、错案。如,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那时如果不参加抗日队伍打鬼子,不参加其他抗日活动,就是“不抗日”,是“同情日本侵略者”,往往会被认定为“汉奸”。如果到日本留学,则会被扣上“亲日派”的“帽子”。一些曾在敌占区干地下工作的老革命、老干部还会被诬陷为“叛徒”或“特务”或“汉奸”……,最后竟含冤死去。二是株连。如,虽然你不是什么“地、富、反、坏、右份子”,但亲人、亲属或亲戚有其中之一者,你都难脱干系,都得倒霉。如果有什么“海外关系”,高考、就业、入党及包括前途在内的一切都归于渺茫。

    • 2016-02-15 21:42:13 13#

      quote:
      开心辞典 发表于 2016-2-15 10:13
      不矛盾。我看的事实是我以上分享的文中事实。我的猜测是基于事实上的推理。留心一下,你会发现,我们当今 ...


      我很期待你用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来阐述“鲁迅是汉奸”。当然,你可以借度娘,堆积罗列种种事实,但关键的是要整理形成你自己的语言。早前有一段时间泡在线论坛,当中就有一个人,他喜欢整篇地搬弄别人的文章来发贴,而后大叫,谁可以驳倒我!诸人看着就无语,要我看来,他不外乎是说“潘金莲”是他老婆,试问谁可以操。但关键问题是,“潘金莲”并不是他老婆,他叫嚷着让别人操,不外乎从旁窥得一种快感,以获得渴望关注的欲望。
      西晋时期有个阮籍,他说过一句话: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好吧,其实你要说鲁迅是汉奸,根本不用据你搬来的事实证明他是竖子,你大可以重新立一位你认为的真正的英雄,但按你的话题,“我们当今推崇的民国时候甚至历史上的英雄他之所以成为英雄其实很功利。”恐怕你立不来。原因很简单,英雄都是世俗的,不沾巨俗的就是神,你立的就是造神了。但断臂的维纳斯更显真实与美感,英雄也有残缺。对一个人用抠其历史的“细节”、“点滴”来作全盘否定的依据这本身就是不全面的。话题至此,想起前番我扯本版“有奖征文”,话题当中有个ID进来对我说过一番所谓语味深长的话:你对冼太那句“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怎么理解,此番手闲,心闲了,那我就答我的一番理解,这跟岳飞《满江红》最后一句“待重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味儿是一样的。好的,请问辞典,你能对社会上的这个“英雄”悟出些什么来没有?

    • 2016-02-15 16:13:32 14#

      quote:
      远帆 发表于 2016-2-15 12:27
      文学上的争论,比较激烈的是从“五四”开始,一直在断断续续,谁也未能“彻底”征服谁。鲁迅在世时是在争论 ...


      支持认同远帆老师的观点!

    • 2016-02-15 16:06:03 15#

      本帖最后由 晒月亮 于 2016-2-15 16:09 编辑

      quote:
      开心辞典 发表于 2016-2-15 10:30
      不可否认,有这样的个别学者。但如果他说的每一点事实依据,相信他早给人批得体无完肤。对,鲁迅不是神, ...



      认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阅读他的文字,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学识、德行、修为、秉性、精神气度等都会在语言中表露出来。如果朋友细读鲁迅的文章,你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由于鲁迅在创作《呐喊》及《彷徨》时,还未完成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转变,在其小说创作中还未能够直接为中国指明方向,所以他只能借悲剧艺术的魅力来震撼警醒世人,改革国民劣根性,探寻自由解放之路”。这是我拙作里的观点。这就是鲁迅为何只“诊病症”,没有“开药方”。就凭开心辞典从网络上找来的那篇文字,就给鲁迅扣上了犯了民族大义性的原则错误,实在有失偏颇。连你自己都说“或许他会在某些文中夹杂一些抗日的语句”。事实已经胜于雄辩了!你已经自己驳倒自己了。不得不说那个时代可以造就伟大的鲁迅,而现时代却不能,因为“鲁迅”们的作品发表不了,所以鲁迅无人超越,永远伟大。说他是人不是神,是因为他的婚姻生活,这些是他的私事是题外话,也是回答你举证中的话,所以显得轻描淡写。


      既然月亮是读鲁迅小说,论小说,所以就用其小说蕴涵的思想观点来回答你吧。纵观鲁迅创作的动机,是要暴露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呐喊自序)围绕这一启蒙宗旨,鲁迅的文章始终贯穿着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主题。“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压迫人、人吃人的社会。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统治下,人民群众思想上饱受奴役和毒害,生活上遭受剥削与压迫,颠沛流离,发生着一桩桩惨无人道的悲惨故事。鲁迅先生以其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深邃的现实主义的笔触,将病态的社会和一幕幕吃人的悲剧赤裸裸地暴露出来”(见拙作)。《呐喊》中的《孔乙己》、《白光》、《药》等篇章,不仅有具体的吃人(血)的描写,而且更侧重于展示人们在精神上的被吞食。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与《白光》中的陈士成,尽管是两个心理与性格差异很大的殉葬者,但在同被封建礼教与封建意识形态所吃掉这一点上,并无本质区别。他们皓首穷经,致死迷恋那可使自己升官发财的科举制度,然而这个制度却无情地将他们抛弃于社会的最底层。结果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在咸亨酒店永远消逝了自己可悲而又可怜的卑微身影;陈士成虽然不像孔乙己那样在心灵深处葆有一份病态的自尊与善良,但他最后追逐“白光”落入万流湖淹死,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感慨和悲愤。

      在鲁迅的悲剧小说中,吃人者往往是一张巨大的封建礼教与封建伦理的网,如陈士成,他的死因就无法归结于任何人。鲁迅往往将这一张网毫不保留地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一系列的悲剧故事,激起读者对封建旧社会的仇恨与批判。但有些时候,鲁迅也将这张吃人的网具体化。如孔乙己,虽说他的死因是由于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思想的毒害,但丁举人对他的毒打,未尝不是他死亡的直接导因 ,而丁举人正是封建制度的化身。这样,就更为深刻地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

      而将“吃人" 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地是《药 》。他在《药》中,这种食人者族不单单表现在封建统治者方面,而且表现在统治者方面。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当药给华小栓治病,而那血却是为了这些被统治者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志士夏瑜的一腔热血。夏瑜无疑是被统治者中的先觉者,他被统治者用钢刀杀害,这是一种被吃;他的血又被普通劳动者吃掉,这又是一种被吃。民众要吃先觉者的血以治病,当然是由于民众愚昧与麻木又显然是统治者造成的。这是何等的悲哀!

      《故乡》深刻地揭示了贫苦农民老年闰土的精神“病苦 ”: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尽管他尚活在人间,可事实上作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人,他已经被吃掉了:他的希望和精神寄托之所在,乃是神佛一类的偶像;他对于童年小友的一声“老爷”的呼唤,更表明他早已自觉地屈从于封建礼教强加给他的等级观念和上等人与下等人的隔膜。他已经麻木到认为这是天然合理的。倘若如此,他的心中又怎能升腾起反抗的烈焰呢!

      对于解剖国民劣根性问题,《阿Q正传》表现得更为深刻。作品在极为深广的背景上展开了对中国农民的生活命运的描写,深刻解剖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未庄,堪称旧中国的缩影。在这里,有以赵太爷、钱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他们是食人者族,也有啊Q 、小D、王胡等贫苦农民,他们是被食者族,当然,他们彼此之间也互相吞食(他们之间经常互相谩骂撕打就是互相吞食的表征)。赵太爷俨然是未庄的土皇帝,他对农民大众实行敲骨吸髓般的剥削。阿Q被剥削得只剩下一条万不可脱的裤子,仅向吴妈求了一次爱,便被赵家暴打,并丢失了生计,最后成了冤死鬼,被活活地吃掉了。问题不仅在此,更在于未庄的整个思想舆论、意识形态,都为赵太爷、钱太爷这些统治者所制导:阿Q被枪毙,未庄舆论是阿Q坏,被枪毙便是坏的证据普通农民也以统治者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这才是最可悲的。而阿Q在统治者的统治下变得异常愚昧与麻木,完全丧失了现实生活中的反抗能力,只会在心里反抗,即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来消解心中的不平。辛亥革命波及未庄,阿Q根本不理解什么是革命,甚至是偷盗也是革命的一部分,最后被假革命者革掉了自己的命。阿Q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作者典型化了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形象;阿Q的悲剧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全社会的悲剧。鲁迅在作品中深刻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大众总是如此愚昧,革命又有何用?也就是说,中国必须要有一场深刻而持久的思想启蒙运动。

      正是这样,鲁迅先生发出了“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灯下漫笔》)的一声声呐喊,激起读者对封建旧社会的愤恨与批判,要想掀掉这筵席, 扫荡那些食人者 ,就必须首先使广大民众从愚昧与麻木之中走出,深刻地自省,彻底地醒悟。因此,鲁迅在小说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揭示民众(主要是贫苦农民,劳动妇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解剖了中国的国民劣根性问题,寄希望于他们的觉醒。如此,他对民国当时的社会不遗余力去大肆评击还能令人费解吗?

      我怀念鲁迅,是鲁迅具有深厚的爱国精神和刚直铿锵的性格,敢说真话,撩开伤疤,针砭时弊,揭露黑暗,试问能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去写文的“汉奸”, 举国上下能有几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