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一个女人的得失成败(请务必耐心看,会有收益!)

    2016-04-30 08:32:20
    → 快速回复 点击数:4998

    这个贴子,是写一个女人的人生,列位看官,耐心地一节节看下去,你会发现好多。




    一、她嫁给了一个工商业家庭


    1979年以前唯阶级论,地主、富农、工商业,都是不受欢迎的。在50年代中,她姻缘际合,嫁给了一个家庭成份是工商业的家庭,这个家庭有些特殊,她家公的成份是工商业,而大伯公(家公的大哥)成份却是大地主,因此在土改、三反五反、文革时,这个家庭备受冲击的!!但是好运的是:她与老公没有回原籍,而是留在外地一个墟镇,开始时,夫妻以摆些日杂小品为生,男的读过私塾,识字不少,人忠厚寡言,后来被招进了镇供销社做临时工。两个人的生活慢慢地改善,由于她们在外地,没有回到原籍,因此,很多左倾激进的冲击,对她们夫妇没有影响。但是在她们生活稳定的同时,在故乡生活的家公、大伯(她老公的大哥)、几个叔仔(老公的弟弟们),却是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几乎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唯成份论冲击,有的还中年被折磨去世了。老家屋也被拆了了一大半,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对她和老公的小日子造成任何影响。
    恰好相反,在60年代中,她的老公还被调到市区一个卫星A镇供销社做出纳,于是全家也搬到A镇供销社的大院住,大儿子、两个女也陆续出世,一家人过得三餐饱足,那年代虽不奢侈,但是比起在原籍的那些家公、大伯叔仔们来说,简直是天渊之别的了,那时农村是生产队制,在老家居住的亲人温饱都成个大问题。
    她和老公由于成份关系,或者其他缘故吧,在1980年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没有回去过原籍故乡。侄子侄女们,也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亲戚在A镇做工人,享受城市户口待遇吧了。但是听说她婆家的亲戚,倒是经常上A镇去探她,她管控着老公的财政吧,老公忠厚老实,什么都是老婆话事。。。。她在娘家中是二女,家里还有四个细佬,家姐早出嫁了。而这六姐妹中,环境是她最好,她也理所当然地担起了照顾家里几个细佬的责任。
    而她的叔仔(老公的细佬)、家公与她家的接触,只是每年的清明扫山,讲起那时的扫山,真的是很凄凉啊,那墓离原籍最远的有60公里,近的也有30公里,有成6口坟,分别处于不同的方向,因此每年的扫山,必须要三天才能完成。家公和叔仔们三半夜就起来,杀好鸡,然后家公与三个叔仔,担着祭品、纸钱香之类,取道茶陵渡口,靠船家摆渡过去。过了渡口上岸时天已经矇矇亮了,于是这天就扫好了3口山,之后在晚上,就到了A镇供销社,寄宿于她的供销社大院,在那里整饭食。早睡早起,凌晨2点又起来杀鸡,4点又出发去扫山,这一天要扫2口山,也是从天光到天黑,因为当时只是用两只脚赶路的,还要担着些东西,有点类似唐僧取经的味道。晚上又回到她的住地,整饭食。第二天回程途中再扫一口,一晚是下午傍晚时就回到了家。。
    这西天取经式的扫墓过了差不多17年,到了1980年后,有了自行车,叔仔们才骑单车去扫墓。那时,她家公也年近80了,也没有精力去扫了,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12)
    • 2016-05-02 00:50:02 1#

      不要份的就差很远了

    • 2016-05-02 00:36:32 2#

      quote:
      红满堂 发表于 2016-5-1 19:46
      二、她与夫家的关系 ...


      出城的人,少回乡下是正常的

    • 2016-05-01 19:46:19 3#




      二、她与夫家的关系

      女人出嫁后,有夫家娘家之说,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加上当时交通环境,她好少回夫家,与娘家就来往较为频密。与夫家的关系除了第一节所讲的清明扫山,家公与三个叔仔借宿之外,别无其他了。皆因她家公娶妻两件,一个早过世了,一个在解放初,由于成份关系,漂泊外地,最终在一个南下干部家做保姆,那南下干部帮助,得以在一地级市的区粮食局做饭堂,由于这个所谓的家婆,是她老公的继母,因此没有多少来往。她家公的两房,第一房早过世,生有三女三子,她老公是最小的一个,第二房就生有三子,也就是她的三个叔仔。她老公的三个家姐早早出嫁了,由于当年经济困难各顾各,也没有多少来往,日子就是这般平平淡淡地过了不知不觉30年,转眼来到了1979年。
      这一年,她的三个叔仔在原籍起屋,当时经济困难,想建好一些的,但钱不够,于是年届79高龄的家公,柱着一条拐仗,行路20公里,到A镇供销社,找到她们夫妇,说明了情况,三兄弟在家起香火屋,但钱很紧,想他们出一份钱,乡下的屋也预他们一份,目的是做坚实些基础,以便日后能添一层,兄弟们过年过节,也有个地方落脚,因为当时两个叔仔在外地工作了,原籍只有一个叔仔在老家。
      但是,她一口拒绝了家公,说不要面份 ,让三个叔仔起算了。于是家公第二天又行路20公里回家。不久三个叔仔就合钱起了屋。入伙进宅那天,她们夫妇不回来。如此又过了几年。

    • 城市微光

      2016-05-01 09:28:02 城市微光 4#

      生活抉择在于自己。

    • 2016-04-30 23:37:49 5#

      接上呀

    • 2016-04-30 20:26:42 6#

      这个也只能慢慢的感悟出来的吧

    • 2016-04-30 17:23:47 7#

      精彩的历史回忆,期待后续

    • 2016-04-30 17:03:03 8#

      期待更多故事陆续到来

    • 2016-04-30 11:49:38 9#

      quote:
      老右耳 发表于 2016-4-30 10:54
      红主的故事好精彩的。老朋友了,握个手!


      你好,耳兄

    • 2016-04-30 10:54:34 10#

      红主的故事好精彩的。老朋友了,握个手!{:1_274:}

    • 小心

      2016-04-30 09:46:44 小心 11#

      {:1_241:}{:1_246:}

    • 2016-04-30 09:07:24 12#

      女人对娘家人好,无可厚非,不过同样也要对夫家人好才行,不易做,等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