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上八点,仲夏的夜色微澜,淑芬大姐竟随星光去了遥远的西天。
作协主席晓音老师在作家群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感到非常震惊和心痛。
淑芬大姐是我们尊重敬爱的大姐,尽管已经知道她病重,可是走得这么快,还是让人无法接受。
淑芬大姐离去的脚步碾碎了仲夏的梦,踩疼了我们这一群文友的心。茂名作家群宣布安静一天,追悼淑芬大姐,并且决定茂名作家微信公众号刊出一期专辑,发表悼念淑芬大姐的文章。
我是先识朱宴修,后识陈淑芬的。作为一个喜欢文学的人,对文学写作者的关注远远多于对政坛上的人物关注。朱部长数十年来坚持写作,报纸上常常读到他的文章,又听说他和我一样,祖宗都是金塘白土的,感觉上便多了几分亲切。
初识陈淑芬这个名字是在报纸电视新闻上,知道她是一个领导,是朱部长的妻子。后来在报纸上见到她的文学作品,觉得非常意外,想不到她也爱好文学,他们夫妻俩都热爱文学创作,在茂名作家群体中成为一段佳话,只是那时仍无缘结识。
2007年端午节前,茂名作家协会组织了一次前往鳌头桃花岛的采风,那次采风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淑芬大姐。虽然没和她说过什么话,但淑芬大姐开朗的笑容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采风之后大家都交了作业刊登在《茂名日报》,之后还有一次活动见到淑芬大姐,她走到我面前对我说:“早就听朱宴修提到过你了,你的文章还是第一次读,写得很好。”当时淑芬大姐身居要职,能够抽时间读一个晚辈的文章,并且不惜鼓励,令我觉得很感动。
淑芬大姐的著作《感恩袂花江》和《行走在汶川的路上》都读过。读完之后会觉得,她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能力责任心强、事业有成的政坛领导,她还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和儿媳妇,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心肠柔软而极之善良的人。她写少年时贫困的经历,写她热爱的家乡袂花江,写她善良纯朴的母亲和婆婆,也写她做了奶奶的喜悦,她写的《晒幸福》让人会心一笑,《行走在汶川的路上》又会让人掩卷落泪,从她笔下的日常生活,体现出她的宽厚柔和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再次跟淑芬大姐一起采风,已经是2013年三华李熟了的时候。我们去到信宜钱排双合,了解双合灾后恢复的情况。淑芬大姐不但亲历过支援四川汶川,2013年紫金矿业引起的信宜钱排洪灾的救灾工作她也是走在最前沿,不顾个人安危部署工作安慰灾民。她带着我们走在双合桥头上,告诉我们当时的情形,她说:“当时走在那些泥土上,心都是颤抖的,害怕踩到了掩埋在泥土下的生命。”
我们知道,那次洪灾过去了,但她的心,仍然牵挂着那些柔弱的生命。她曾用双手,托起过灾区多少人的希望,用火热的心,温暖过多少那些因灾难冰冷了的心灵。
淑芬大姐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有时间也会跟我们作家协会去采风,我们一起重走滇西抗战路,还一起去走访过湖南丁玲公园,芷江抗日受降纪念馆。采风过程中她和我们一样坐普通的火车汽车,吃极差的团餐,和大家一块幽默风趣,还关心个别文友的身体和情绪。跟我们作协采风对接的湖南作协文友都像我们一样,喜欢和敬重她。
送别淑芬大姐那天下了一场雷雨,制造了一场诀别的悲怆意境。我们舍不得淑芬大姐,袂花江舍不得淑芬大姐。她在袂花江边奔走了65年,袂花江有她留下的坚定足音,她已在袂江边躺成了沃土,化成了一棵树,化成了遍野微香的鲜花和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