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观察】从地方文化中汲取更多正能量

    茂名网
    2016-07-22 15:01:18
    → 快速回复 点击数:179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所说的水土,不仅仅指自然水土,也指精神性的文化水土。文化是对宇宙人生的领悟,一个地方的文化境界如何,表明了这个地方对宇宙人生领悟的广度和深度如何。也可以说,表明了这个地方的精神力量和未来前途如何。近几年来,茂名地区遭受过几次比较大的自然灾害,人民群众在抢险救灾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客观上反映出地方的文化底色和底蕴。我们应该加以总结、提炼和弘扬。

      这一方水土,有着比较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小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一起祭扫烈士们,帮五保户打扫卫生,学雷锋做好事,耳濡目染,深有体会,但还不能自觉到这就是红色文化。后来出外求学,读到的书多了,看到的世界大了,对比之下,茂名好像名不见经传,对家乡难免会有疑问:这个地方是不是文化太闭塞、太落后了?直到回来工作,读到茂名日报尤其是《往事》版有关文章,就比较系统地了解到这一方水土上发生过许多感人的事迹。我了解到:这一方水土,出现过许多革命烈士,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承受过敌人如此残忍的折磨,直至牺牲生命,而毫不动摇理想信念;这一方水土,有无数的劳动群众和知识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坚韧和团结,用汗水和智慧,为后人开基创业,做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各大水库的建设、农田水利的整浚、石油工业的开拓,就是他们的历史丰碑。今天,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发扬主人公精神、集体主义和英雄气概,难道不正是红色文化的传承结果吗?我相信,读懂了这一方水土的红色文化境界,我们就能从“茂名往事”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就能更有力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这一方水土,也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就是地方文化中爱国护民、积德行善的典型,在今天仍然有着高度的社会正面意义,我们理应传承、弘扬,并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当然,千百年来,这一片土地也积习了不少封建性的糟粕,阻碍了地方文化思维方式和文化境界的进步,我们需要慎思明辨,积极扬弃之。

      这一方水土,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洋味”也越来越浓厚。西方化的宾馆、商铺、娱乐设施多了,人们的穿衣打扮、言语举止也日渐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地球正在成为一个村庄,多元文化的交汇融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制度化和秩序感是西方文化的长处;总体上看,茂名地区公众的公共治理意识也在加强。我们要以开放性的胸怀,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辩证态度,接纳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用之于我们的地方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立足传统,立足国情,立足地方,守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守好我们的文化之根,守好我们的一份乡土情。

      人总是要长大的,一个地方的文化亦如此。就我自己而言,对茂名水土的了解和理解,就经历了一个从知少到知多,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正如做人一样,真懂了某个人,就不会老是跟这个人斤斤计较。生于斯,长于斯,真懂了如“斯”文化,就能少些被动的埋怨,多些主动的思考,少些消极的观望心态,多些积极的建设精神。与这一方水土一起成长,一起觉悟,一起创造,共同劳动,共享成果,不就是最有文化内涵的最具幸福感的活法吗?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人民群众表现出的真善美行为,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体现。

      看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是否成功,主要不是看这个地方出了哪些名人大腕,而是看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能否以共同的努力,把美好的精神积淀成为这个地方集体意志、社会风气、文化命脉。唯有如此,一方水土的生民,才能在这个地方的文化中找到心灵家园。愿我们的地方文化越来越美好!

      潘永辉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