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是个不很漂亮但气质特别的女子,有一双很让人着迷的会说话的眼睛。被爱过也爱过,受过伤,因此总是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再受伤。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各样的男人,他们追她,然后发现追求不得,或者成了朋友或者成了路人。有很多人认为她是谈过很多恋爱的人,对爱情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见解。娴就像一个经历复杂一言难尽的女孩儿那样,生活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这一点上她真是无辜得很,其实她只有几个很亲密的女友,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图书馆或健身房这样简单的三点一线,女友们随便一个电话就可以把她约出来,几年了都没有一点恋爱的迹象。时间过得比预想的要快得多,娴的青春也在一种热闹的壳里面一点一点地清寂地像一道暗流似地流失着,转眼娴就过了三十岁,她虚度着她最好的时光,没有幸福,也没有前途。直到遇到华。
认识华是在海边,那次是由一个朋友发起的聚会,先游泳后烧烤,认识的不认识的十几个人一起来到了海边,大家都换上泳衣雀跃地跳到海里去享受夏日里的凉快,只有娴站着没动。一个朋友问:你怎么不游泳?娴说:我不会。朋友说:没几个人会的,就下海泡一下海水嘛。娴说:我不敢穿泳衣,怪难为情的。朋友一笑:想不到你还这么传统。他们说话的时候华刚换了泳衣走到他们身边,朋友介绍说:这是娴,这是华。娴和华互相点一下头算是认识,娴觉得华离开的时候挺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后来去烧烤,华就走到娴的身边跟她聊天。 其实华并不是很出色的那种男人,比起追过娴的那些男人来,他不够高大不够英俊没有很好的职位也没有很多的钱。但娴不是一个物质的女人,她对女友说过也许一个有钱或有地位的人未必能追到她,但一个一无所有却很有耐心的人或许能追得到她,女友说她傻。华就是这样,很小心地靠近她,很乐意地听她的倾吐,很细致的给她关怀,然后在一个很温柔的夜晚很突然地将他的唇印在娴的唇上。在此之前娴还没有想到过会爱上他接受他,虽然他对她的关心很让她受用。华吻着她的时候她本能地想抗拒,可是他的吻却使她觉得有一种安祥宁静洗濯着她,就像海边温柔的海浪拍打着干涩的沙滩,就像阳光亲吻了霜花。她觉得自己饥渴地想要他,这份需要是如此强烈,娴这才发现,她已爱上他了。
因为爱着,娴便觉得天空顿时亮了起来,如同一块愚顽的石头,在撞击瞬间产生的电光,点燃了生命激情的烈火。像他们这样年龄的人,爱也应是云淡风清的吧,他们却像两个初涉爱河的大学生那样,常常在河堤边或公园里的草地上铺开台布相拥而坐到深夜,在星光里醉倒。在一起的时候就念诗读书看电影听音乐,不一起的时候就打电话发短信用电波把两人连在一起。日子过得天旋地转,不像在人间里生活,倒像在天堂里转悠。他们爱得真实而具体,相互吸引和欣赏,感到对方的美好。娴觉得这就是她期待已久的爱情,会就这样一直爱到地老天荒。三毛说,两个人恋爱相处,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这样琐碎的小事是难以长久的。所以她想拥有,让他们的爱情从天上掉到地面,更多更长久地体验被宠爱和被关怀。
娴发现华对她的冷淡是一次她上培训班的日子,原本华每天都会给她打好几通电话,电话里有说不完的情话或鸡零狗碎的事情,他们都喜欢向对方倾诉或听对方倾诉,那几天上课娴不能开手机,可是下课华也不来电话。娴把电话打过去,娇嗔的声音却换来冷漠和应酬的话语,全没有了往日的爱意。
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个常常对她说“我想给你快乐”的人会一下子就变得如此令她忧伤。还是在朋友的聚会上,朋友给她介绍一个新朋友的时候说:这是华的妻子。娴惊呆了,她想过很多,就是没有想到过他有婚姻。娴以为是超凡脱俗的一段爱情竟然是一场俗得不能再俗的婚外恋。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像一朵遭受了风霜的花,迅速地枯萎。从前想起他就是一种享受,现在剩下的却只有无尽的酸楚。梦里依然是华,却没有了以往的甜蜜。
娴又一次来到海边,是海风把一些东西吹进她心里的,她想让海风把它带走。面对着海,娴将自己内心的一部分,葬了。《茂名日报》( 第二版)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