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麦收时节

    居仁堂主
    2017-05-27 16:56:28
    → 快速回复 点击数:2047

    一到小满,夏收即将开始。豌豆熟了,大麦黄了。赶罢小满会,买了杈把扫帚牛笼嘴后,即用耘地耘犁将去年的打麦场犁一遍,洒上水,掺上此碎麦秸,老牛拉着石磙一遍一遍慢悠悠地将场地辗实后,就开始割豌豆了。豌豆好割,根细而软,连薅带割,几十亩地也就利亮了。豌豆地是种芝麻的好茬子。由于豌豆长的密实,将整个地面都遮着,保墒能力强,虚腾腾的地不用耕直接可以种芝麻。


    端午节前后,种完芝麻,就该开镰割小麦了。


    窗户还不白,可门前树上的俗称啾啾嚓的鸟就大声地鸣叫起来了。唧啾唧秋呱唧,唧啾唧啾呱唧地叫不过不停。农民们听到这种鸟的叫声就是上地割麦的号令。果然鸟鸣不过一袋烟的功夫,铁角轱辘用犁铧尖敲击的钟声就响遍了半个庄子。


    胳肢窝里夹着镰刀,睡眼惺忪地来到牛屋前的沫子堆(垫牛铺用的黄土堆)下,队长蹲在沫子堆上吸着旱烟。朦胧中只看见灰麻杆和烟袋锅里两点亮,看不见队长的脸。看看人到得差不多了。队长将烟袋锅在鞋底上磕磕,站起身上说:“棉花技术员们该打药打药,不用去割麦。牛板们喂罢牛,套车拉麦个子……”顺便派了装车的劳力。其它的都去北地割麦子。


    启明星高挂,虽早已立夏,但早晨起来还有点凉。甚至有老头老太太穿着小棉袄上地。大家晃晃悠悠不紧不慢地来到麦地,然后分散到四边八下。


    头天,队长早派人将要收割的麦田丈量后,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儿,每小块四个角用麦杆打成结标明四周边界。这一块麦子收割完打好麦个子可得多少工分,多割多得分,少割少得分。这或许是最早期的承包责任制吧。以前可不是这样割麦的。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陆续来到麦地头,一字排开。男劳力在前面,妇女在后面。男劳力每人两耧六行,妇女半桩男孩子们每人一耧三行。前面的人割到地中间了,后面的人还在地头呢,几十人成雁行煞是好看。而且歇晌时,生产队派专人挑来井拔凉水让大家喝。问题出在男劳力每人两耧六行,妇女们一耧三行。男劳力的劳力量是妇女的两倍。而男劳力一天十五分,妇女们十二分。这样下来男女之间的付出和收入就不成比例。多数男人不计较。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女人。但有几个老光棍则咽不下去,吃不了这亏。最后生产队息事宁人,想出了分片包工分的割麦方法。


    生产队虽说二百多号人,但除了老幼病残,加上棉花技术员,还有有有派出大队或公社公干的人员,真正的参加割麦的并不多。几十人分散在偌大的麦田里,显得稀稀拉拉。


    矛盾无处不在。


    早晨凉快,但有露水将麦杆濡得潮皮,割时费力,中午十点以后露水干了,麦干脆了,好割了,天也热了。而且,麦子生长得也不均匀。地摘沟里长得稀拉,地脊上长得密实。稀拉得自然好割些。于是老实人则依着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占领属于自己的收割地。而聪明人则跳跃着寻找稀疏的地块。


    那时候,两个弟弟还小,父亲在公社宣传队。只有我和母亲参加割麦子。由于是分片包干,自然就是和母亲一起割一块麦子。


    朦胧的天,暗黄的地。分开双腿弯腰揽一怀麦子,伸出弯把短镰刀,侧身用力,嚓地一声,一溜麦子倒在怀里腿边,嚓嚓几下,就是一个小麦个子。才开始割时,腰不酸背不痛,力气大,镰刀利,割麦的进度快捷。加之不时有一两只麦吵子小鸟“唧溜唧溜”惊慌飞到天际,间或还会遇到一两只野兔“哧溜”一下蹿出去。会引发我们一点小快乐。半小时之后,腰开始发困发酸,胳膊也有些乏力了。割几镰后,就想直起身子歇歇。可一直起身子就不想再弯了。于是,我和母亲就改割麦子为捆麦子。捆麦子要蹲下去,用两绺麦子相结,然后将一抱麦子捆扎结实。可捆麦子须直起身子蹲下,起起蹲蹲,我不喜欢捆麦子。母亲不勉强我,于是我一直割,母亲则割一会儿捆一会儿。


    启明星隐于天际,太阳出来了,初,红红的一个球,不热不燥,慢慢地红得淡了,黄了,再黄得淡了,就是发白了,热度也就高起来了。于是汗水就流出来。看着麦杆是干净的。但割一阵子后,才知道原来麦杆上也有灰。割麦子最受罪的大概要属胳膊。左胳膊上一层厚厚地灰,并且让麦芒扎得如出一层痱子,痒疼痒疼。


    割麦子的动作是如此的单调。弯腰伸左手揽麦子,右手前伸,下镰,然后用劲往后使劲。一下二下三下……不断地重复。麦田是舞台,我们都是演员,可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更没人喝彩。只有单调得嚓嚓地镰刀与麦杆的接触声,还有我们累得喘气声。


    太阳升起二竿高了。母亲要家做饭。麦田里妇女都回去了,只剩下男劳力和大姑娘和半桩小伙子。肚子真饿了。咕辘辘地叫。头天晚上的红薯面糊糊和黑窝头早就拉出来了。肚子瘪得前心贴后心一般。坐在麦个子上歇歇吧。两个人一起割麦有点劲,母亲回家,只剩下我一人就真的不想割了。可看见那么多的人依然弯腰挥镰,自己不跟着干,也仿佛是亏心事。懒懒地站起来了,继续挥镰,割几个小时了,人困了,镰刀也钝了。割一镰要顿几下,有如砍麦子,有时还会将麦根带出来。力乏心烦,天热气燥。将镰刀扔出去,砸倒几株麦子。躺在麦个子上仰着看天。天上干净得很,一片云也没有。浅蓝浅蓝的,连只鸟也没有。真没有意思。装睡当不了死,趟着麦去把镰刀找回来。接着半割半薅地割麦……


    早上饭依然是红薯面糊糊丢红薯干红薯面窝窝。但每人有一个咸鸭蛋。一小碟自制的红辣椒酱。这是将干辣椒放在灶膛里烤焦,然后放在擂臼里捣碎,少放点水,调制成糊状。将窝头掰一块蘸一下辣椒糊,唏哈之间,可多吃半个黑馍。左手端着大海碗,手心里攥一个咸鸭蛋,右手用筷子串俩黑馍,端着辣椒碟,身后跟着我的小黄狗。悠悠来到饭场,找棵树蹲下,十几个左邻右舍都蹲在这里说着话吃着饭。几只鸭子在在饭场里呷呷叫着,想拾点吃的。我的小黄狗站在我的面前,低着头看着地上,不时的抬起头看看我,我从碗里夹出一片红薯干,高高的扔出去。小黄狗抬头,然后张嘴接着,咀嚼几下吞进肚子,没忘记朝我摆摆尾。


    从荒春就盼着割麦后能吃顿白馍。从割麦地里回来,仍然只能吃黑馍。蹲在那里吃饭,大家嘴里也离不开麦子。


    “唉,拿着黑将军帽,真吃不进去,啥时候,叫咱们敞开肚皮吃顿白馍。”


    “今年是个忙端午,端午节也吃不上白馍了。”


    “别做梦娶老婆,尽想好事,磕头许愿,不要割麦时来连阴雨,让吃发芽麦就中了。”


    “早吃晚不吃,反正一年就那六十斤麦,也没个啥巴望头。”


    人们说着话吃着饭。那黑窝窝头下得也顺畅多了。


    吃罢早饭,不用再等上工钟声了。各自的麦块还没割完呢。太阳光耀眼了。热烘烘地,让人身上发燥。麦穗勾着头,在太阳下一动不动,温顺而大气。焦麦炸豆。响晴的天,麦果然就是焦的。镰刀从麦杆根划过,清脆的嚓嚓声十分悦耳。焦麦好割,但在捆麦个子时,麦秸杆就易断。有得有失。


    累了腰疼了,直起腰来,原来平时不在意的直着腰竟然是如此的舒服,舒服得有美好的感觉。可看到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瘦小的母亲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干活,自己站着不觉得十分的惭愧。工分工分,农民的命根。没有工分,年底不仅缺粮还要缺钱。那是十分要命的。母亲做缝纫机得心应手,但地里活就显得身小力亏了。


    “妈,歇歇吧,喝口茶再割。”我脱下布鞋,用姆指与脚食指夹着鞋口,将鞋里的坷垃磕出来,然后慢腾腾地走到茶罐那里,重咖啡色的带耳瓦罐里泡着柳尖茶。柳尖是新鲜的,茶有略带些苦味。


    母亲直起腰来,用右手轻轻地捶捶后背。慢慢地走过来。那时,我只有十六七岁。未长成的人秧子,个子已有一米七几,但力气却不足以使上整劳力分。


    天更高更蓝了。麦吵子叫得更响更亮了。风却似停了。此时,我最羡慕的是那些棉花技术员们,依然是平常的节奏,慢慢悠悠地在棉花地里打着农药,依然可以坐在白杨树下的坟头上歇晌。


    母子无话。喝碗茶,喘喘气,接着割麦子。


    接下来的一星期或者更长时间,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只是不同的地块,不同的麦子品种而已。


    一天二天三天,五六天后,当听到唧啾嚓叫声时会不由自主地骂,鳖孙鸟叫你妈的啥。狗日了麦子,咱老农民一年就分那六十斤麦子,咋就割麦割断脊梁筋,割不到头了呢。


    ……


    以至于返城后,当麦天回老家,看到地里的案板似的麦子,身上会一阵阵发冷,冒出一身的鸡皮疙瘩。


    四十多年过去。现在再回老家,看见所谓的农民们大麦天了坐在树荫下,喝着啤酒优哉游哉,红色的联合收割机在麦地里来来回回地奔忙,一会儿功夫,地主将机动车开到收割机边,将麦子接到车上,然后,然后就麦罢了。更有甚者,收麦子的客商就在地头守着,收割机过来卸下麦子,当场过秤,立马付钱。一地麦子只需经经手,几千斤麦子变成现钱了。平时生活再用钱去买馍秤面罢了。


    有朋友感叹道。现在农村变化太大。想回农村当个农民已是奢望。不过,说心里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真的不想回去当农民。真的。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7)
    • 2017-05-29 17:18:57 1#

      曾经的艰苦

    • 2017-05-28 23:09:29 2#

      割麦割禾都好累

    • 2017-05-28 21:56:38 3#

      种田的日子累

    • 2017-05-27 20:39:40 4#

      农民是辛苦的,不过现在对农民的政策很好

    • 2017-05-27 18:15:08 5#

      现在日子好了,不同以前,吃顿白馍是平常事

    • 2017-05-27 17:27:38 6#

      农民都是体力活,确实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