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体内湿气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够,男女必看!

    2017-07-18 11:25:12
    → 快速回复 点击数:1803

    体内湿气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够,男女必看!

    湿邪之症 不可小觑

    湿邪,可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10个人里有八九个人有湿邪潜伏。

    这是因为现代人运动量越来越小,体内阴盛阳虚从而湿邪内郁。加之人们饮食上偏爱辛辣、味重,还有甜的口味,这些肥甘厚腻食物过多摄取,影响人的脾胃运化功能,当脾胃没有办法把所有东西都转化为人体能够利用的营养成分的时候,那些没有被转化的东西,就变成中医认为的湿邪,留在体内,导致浑身发沉无力、头发油,脸上油以及腹部凸出、水肿肥胖、免疫力下降,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总是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小腿肚子还发酸、发沉,感觉全身很浮肿,等症状的发生。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去湿气邪毒,刻不容缓!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那么——

    湿气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够,而且会引发各种疾病。有没有湿气,来测一测就知道啦!

    1、痰多

    “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

    2、全身乏力

    许多患者经常抱怨:“医生啊,我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上下楼梯困难,好像有千斤重担,腰部也像背了个大包袱,沉重异常,头也昏昏沉沉。”这些困乏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湿生重浊”。

    3、口水多

    体内湿邪过重,还会淹没五脏六腑,充斥于脏腑经络。五脏化生五液,就会通过五液的形式来排泄,患者就会表现为五液过多。《黄帝内经》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汗为心液,鼻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

    4、肥胖

    许多年轻的女性,体重不断增加,控制饮食也不能解决问题,借用患者话说:“喝水都长肉”。

    其实,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当三脏功能异常时,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轻则体重增加,重则出现浮肿。许多人长胖,并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内停所致,称为“水肿胖”。

    湿邪除了上述这些表现形式外,还有很多,比如,皮肤经常起湿疹、双腿经常浮肿、女性白带清稀量大等。

    除了以上主要的四点,还有三个判别方法:

    5、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6、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若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也可以肯定体内有湿。时间长了,则百病丛生。

    7、洗漱时——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 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如果以上症状,你已经满足了一项以上,那你就必须要开始调理脾胃肺的功能,祛湿邪排湿毒了。

    中医认为,“湿”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因为环境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每个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湿气。

    在中医理论中,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湿”主要指内湿。中医认为,这种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也测不出来的“湿”,和我们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每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新陈代谢,便产生不少湿邪毒素,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好,这些湿邪能通过大小二便排出体外,但一旦脾胃功能变得虚弱,湿就滞留在体内,成为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这正是中医所谓的脾“运化水湿”功能的含意。身体虚弱引起脾胃虚弱,暴饮暴食,过多油腻、甜食等超出脾胃所能正常运化的范围,水湿就内停在我们的脏腑,湿疹之类皮肤病正是内湿的外在表现。

    之前我对中医食疗养生一点都不懂,生活习惯都是由着自己的喜好。其中一点一进入秋天我就爱吃火锅,最爱涮肉,但中医认为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

    我最早的时候去拔过罐,吓死人了,那医生也说是体内湿气太重了。可是又过了两个月,再去拔罐,完全正常了,一点湿气也没有了。体重也减掉了足足8斤,但是真怀疑减掉的不是肉,而是体内的水汽湿气。说到这儿,大家一定很好奇我到底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安全有效地祛湿了呢?

    其实我并不是吃了药哦,只不过是在老中医那里拿了一个食疗除湿气的方子,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遇到夏季湿气重的问题。

    今天就把老中医给我的百试百灵秘方告诉给大家:

    材料: 红豆、薏米、淮山、枸杞、红枣、燕麦、核桃、芝麻 等

    做法: 1.材料洗净好后就开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

    2.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

    3. 虽然这个粥煮起来比较麻烦,但我和我爸妈每天都会喝上一碗。我把这个方子告诉了好些朋友,很多人刚听到皮肤变好,能除去体内湿气都很感兴趣,可一听这个粥那么难煮都连忙摇头,觉得每天下班都好累了,不想再去折腾熬粥了。

    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宜于治疗湿症。

    1、南瓜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

    2、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外感病者忌食。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4、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5、金针菜(黄花菜)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症忌食。

    6、莴苣清热利尿,通乳。忌同金针菜同食。

    7、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8、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9、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10、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11、莜麦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虚寒症忌食。

    12、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13、玉米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14、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不宜久煮。

    15、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症、阴虚症忌食,不宜久煮。

    (摘自:健康饮食全说)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3)
    • 2017-07-18 15:53:42 1#

      湿气应该不少,唉

    • 城市微光

      2017-07-18 15:44:29 城市微光 2#

      有时也觉得是这样,怎么都好累

    • 2017-07-18 15:39:27 3#

      肥胖,什么病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