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建好水泥路七年未通车盼政府能处理

    2018-06-19 20:28:12
    → 快速回复 点击数:56956
    用户评论 (158)
    • 2018-06-21 17:04:41 76#

      quote:
      那度事 发表于 2018-6-21 12:34
      他们找多次找政府闹事意欲强闹强占不成,又无耻到来网上污蔑人家贪钱占地。谁更不要脸?


      谁污蔑先?,人家也是事实求事,老一辈的人 ,不会上网,要不是我们看你到发这样的帖子出来污蔑老人,我们用的着跟你说这么多?什么叫尊老爱幼?一点教养都没有。就会污蔑老人。有本事拿出证据来说,睁眼说瞎话,真他妈会瞎编。

    • 2018-06-21 16:55:24 77#

      quote:
      那度事 发表于 2018-6-21 15:57
      到这发贴挑事端的不就是他们几个吗?未尾实名认证的?他们看不到?装什么瞎?倒是他们到处找一些不知名网 ...


      哟哟哟!看你读过书呀,怼的这么爽怎么不教你所谓的一家老小上来反驳啊?你要看清楚,你所谓的别人诋毁你,那些材料是大队盖了章的,而你的那些只是诋毁却是张口就来。

    • 2018-06-21 16:51:00 78#

      希望能早日通车,那度村民希望共创和谐,早曰开通幸福致富之路,村民心愿,盼望政府完成,全体村民在这里感谢党领导

    • 2018-06-21 16:50:35 79#

      《六尺巷》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想让宰相给家中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 2018-06-21 16:40:15 80#

      人家七老八十的也老爷爷怎么没文化,正因为有文化才不会污蔑于他人,

    • 2018-06-21 16:36:02 81#

      人家七老八的

    • 2018-06-21 16:28:53 82#

      公道自在人心,谁是村霸,人在做,天在看

    • 2018-06-21 16:25:58 83#

      公道自在人心啊

    • 2018-06-21 16:16:59 84#

      你再怎么说,也是证明你是村霸,路霸,霸占道路违建

    • 2018-06-21 16:14:25 85#

      希望能早日通车,那度村民希望共创和谐,早曰开通幸福致富之路,村民心愿,盼望政府完成,全体村民在这里感谢党领导

    • 2018-06-21 16:13:49 86#

      希望能早日通车,那度村民希望共创和谐,早曰开通幸福致富之路,村民心愿,盼望政府完成,全体村民在这里感谢党领导

    • 2018-06-21 16:13:33 87#

      在道路上非法违建就成为事实

    • 2018-06-21 16:13:12 88#

      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想让宰相给家中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 2018-06-21 16:13:03 89#

      只希望可以通路,《六尺巷》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想让宰相给家中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 2018-06-21 16:08:48 90#

      quote:
      那度事 发表于 2018-6-20 20:38
      私人土地怎么什么时候就成了公家道路了?那条小破路原来五十厘米都没有,好心让了半米出来你们还想得寸进 ...


      你说谎话好像不用打草稿、原来的村路不足50厘米吗、你肯定不是本村人来的、乱说一通、想当初那村路是可以开拖拉机来回的、而且作为集资建路的带头人、凭什么用公家的钱铺好的水泥路面就成了你们私人地方、怎么都说不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