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女子辱骂公交司机近半小时:有本事往嘉陵江里冲!为什么规则会被无视?

    2018-11-16 14:55:39
    → 快速回复 点击数:4506
      11月13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当日上午,在资阳城区1路公交车上,一女子喝着豆浆、吃着油条上公交,吃完后将塑料袋放在公交车引擎盖上,被司机劝阻后,她辱骂公交司机近半小时,甚至还向公交车司机嚷嚷:“有个方向盘了不起啊”“有本事往嘉陵江里冲!”

    [media=x,500,375]https://v.qq.com/x/page/i07932eryuj.html[/media]

    女乘客辱骂公交司机:“有本事往嘉陵江里冲”

      11月13日,网友“DaisyGarnet ”在微博上发布的视频显示,一个留着中短直发的女性带着外地口音,情绪激动似在“吵架”。

      网友在微博中描述,从他坐上1路公交车到下车,这位乘客一直在辱骂公交司机,还嚷嚷着“有个方向盘了不起啊”“有本事往嘉陵江里冲”等类似话语。

      网友表示,该乘客除了辱骂公交司机,对司机进行人身攻击外,还辱骂同车乘客,话语中带有地域歧视。



    公交司机:女乘客乱扔垃圾,劝一句被骂近半小时

      15日,记者见到当班司机甘德成,他说被骂时心里很不舒服,但一直提醒自己安全第一。

      “从她乘坐的江南花都站到孙家湾站,全程近半个小时车程,一直在骂。”甘德成回忆,9点40左右,女乘客在江南花都上车,是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说话带着外地口音,上车后,一直站在驾驶室旁吃油条、喝豆浆。

      油条豆浆喝完后,乘客顺手将塑料口袋放在公交车的引擎盖上,车辆行驶中,塑料袋从引擎盖飘落下来。

      于是,甘德成提醒该女子将垃圾丢进后门的垃圾桶。这句话引起了女乘客不满,她不仅没有把垃圾拾起,还准备将手中装过豆浆的塑料瓶向甘德成扔去。

      “我看了她两眼,没扔过来。车行到南门口红绿灯口时,趁等红绿灯的时间,我把塑料袋和塑料瓶捡到垃圾桶内。”甘德成说,当时心里时很不舒服,但考虑到一车人的安全,“只有安慰自己当没听见。”

      车上其他乘客纷纷劝说,女子并未停止辱骂,一直到她下车,骂声才消失。



    公交公司:驾驶员处理方法得当,将设置“委屈奖”鼓励

      “公司平时要求驾驶员打不还手骂不还手,文明驾驶。”资阳城市公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科科长尹涛说,甘德成有20多年驾驶经验,来开公交车才半年,此次事件中,甘德成处理方法得当。

    网友:关门、停车、报警



    人民日报评论:为什么规则会被无视

      飞机上,有乘客把脚放在小桌板上,被乘务员劝阻后却指责机舱管理不够人性化;女子骑电动车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的出租车发生剐蹭,未受伤的情况下竟索要高额赔偿;小区门口,未拴牵引绳的宠物狗吓到孩子,妈妈赶狗保护孩子,反遭狗主人拳打脚踢……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人深思:为什么规则会被无视?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逐渐完善、规则体系日趋成熟,如何培养出与之相匹配的规则意识、精神文明,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可以说,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道必答题。



      有时候,矛盾、误会乃至风险,常源于对规则的漠视。有的人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是没意识到“自己声音大会影响他人”,稍加提醒还能改正;但也有人属于“明知故犯”,规则于自己有利就遵守,规则妨碍了自己就破坏;更有甚者,认为守规则是笨拙、迂腐、怯懦,绕过规则得了便宜,才显得聪明、灵活、有本事。

      凡此种种,不仅容易引发矛盾、扰乱秩序,还会“摊薄”社会信任,带偏社会风气。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尽人皆知的俗语,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有了明确的规则,才能框定人们的行动边界。在传统熟人社会,人的流动性不强,熟人之间的评价,构成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强,“住了3年没跟邻居说过一句话”也不鲜见。

      这样的“陌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需要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彼此关系,定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楼道里“不准倒垃圾”的告示,到国家的成文法律,只有规则才能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也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



      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绝大多数人对法律令行禁止,是因为知道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但法律只是规则的一种。为什么有行人看到红灯亮起,仍不假思索地闯过去?为什么有人无视禁止吸烟的标识,转过头去就点上一支?为什么有人敢于“碰瓷”,信奉“越胡闹越有利”的歪理?

      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违反规则的“代价”不高,有时候还能占“便宜”。这样的苗头不刹住,也会影响全社会对规则的敬畏。对整个社会来说,无论是道德规范、行业规则,还是公司章程、校规校纪,恰恰是那些“软规则”的落实情况,展现着文明的水准与素质的高低。



      前些天,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牵动人心。这场悲剧以血的代价警示人们,很多时候规则是生命的“安全带”。“一个不守规则的乘客,一位处置不当的司机,让15条生命瞬间逝去。”



      确实,当我们的社会氛围,能对不守规则的行为尽快给出否定评价和制止行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就能大大减少。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时代,不守规则的“代价”被显著提高了。

      无论是高铁上霸座,还是景区里破坏公物,只要被晒上网,就不得不承受来自舆论的谴责和压力。在不文明行为可能被随时随地“现场直播”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培养一点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镜头感”。



      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不久前,一位警察在给违规车辆开罚单时,发现6岁的孩子正在“教育”违规的父亲:“我爸该罚,喊他停在停车库他不听,到处乱停车,就要处罚他。”幼小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违规的“代价”,但却从心底里认同“守规则才是对的”。


    孙某6岁的儿子(右)在一旁教育父亲 渝中警方 供图


      为刚性的规则体系构建成风化雨的文化环境,通过教育的方式在每个人心中播下规则的种子,才能让自觉遵守规则融入血液,凝聚起全社会的文明共识。

      不久前,有地方的教育部门对社交网络中的家校群“约法三章”,制定出提升网络平台交流效率的新规则。网友感慨,无论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基础设施”。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规则文明,就是在点亮你我生活、创造美好未来。


    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华西都市报,人民日报评论,人民日报

    • 5 - 6次下载 - 需0积分

    • 6 - 5次下载 - 需0积分

    • 7 - 5次下载 - 需0积分

    • 8 - 5次下载 - 需0积分

    • 9 - 6次下载 - 需0积分

    • 2 - 4次下载 - 需0积分

    • 3 - 5次下载 - 需0积分

    • 4 - 6次下载 - 需0积分

    • 1 - 5次下载 - 需0积分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