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游 衡阳石鼓书院记

    2016-04-22 23:35:29
    → 快速回复 点击数:1936


    说起湘南名城衡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衡山.是的,南岳衡山素有"五岳独秀"的美誉,并且历史悠久,也正是因其蜚声中外,所以置身那片风景,抚摸那段历史时,已不觉得有惊喜之感了..只是在友人的指引下,游览衡阳石鼓书院时,那份敬畏和惊喜才油然而生.


    石鼓书院位于湘水,蒸水,耒水的三江合流之处,始建于唐元和五年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其名来由有二:一是"山势青圆,正类其鼓,以状得名".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击石,其声如鼓.至于哪种说法正确,我无从考究. 来到书院前,首先进入一个小型的广场公园,一座"七贤群像'耸立雄据其间.我信步向前,漫不经心地读着群像基座的简介铭牌.七贤竟然是李士真,韩愈,朱熹,黄勉斋,张栻,李宽,周敦颐!当读出第一个名字时,我的漫不经心就减去了几分,崇敬增添了几分;当读到"韩愈"时,我已是肩平腰直,十分肃然了;再读到"朱熹"时,我对石鼓书院更是敬畏有加.基座上,七位先贤神态各异,或极目远眺,或掩卷沉思,或挠挠而谈.面对先贤群像,我半开玩笑地对友人说":石鼓书院没有什么大人物,只是为泱泱中华文明培育了七位里程碑式的大家".这七位先贤,正是一千多年湖湘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传播者.在湖湘文化的沃土上,近代孕育了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军名臣良将,在现代更是培育出了拯救共和的蔡锷,缔造新中国的毛泽东!

    在肃然起敬中,我们穿过书院前的小广场进入石鼓书院,直面而来的是禹碑亭.这是一座仿清式建筑,四角重檐攒顶,亭中的禹碑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据说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但我对金石之学素感陌生,无法辨读.

    经过禹碑亭,拾级而上便是书院山门.矣入山门,两座飞檐重彩的祠堂庄重地分据两侧.我抬头向右边望去,"武候祠"三字赫然在目.朋友们也许会颇感惊奇:此处何来"武候祠?原来,诸葛亮曾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驻军衡阳,当时住在石鼓山上.后人于此建祠纪念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名相.左侧则是李忠节公祠.李忠节公,就是南宋时的潭州知府李芾.公元1275年元军围攻潭州时,李芾率领守城军民英勇抗敌,血战三个月有余,终因矢尽粮绝,城被攻破.李芾不肯投降,与全家十九人自焚殉国.同祠而祀的,还有李芾 部将沈忠以及衡阳县令穆演祖.后人立"李忠节公祠"就是为了传播他们的爱国事迹,弘扬舍身为国的精神.湘军名将,清朝兵部尚书彭玉麟为李芾题联:'义烈炳潭州,千秋英名垂竹帛,崇祠仍故宅,一龛清供有梅花.'此联十分妥贴.能比拟李公之坚贞的,除了梅花安有他物? 从两祠之间穿行而过,豁然开阔之后便是魏峨的大观楼.大观者,心载天下也!这座雕梁画栋,气势恢弘的阁楼当年是石鼓书院的讲堂,也就是今日所说的"教学大楼"了.大观楼两侧是清代李镐题联:'坐对岳云开,权将小阁重楼当他广厦;俯临湘水去,却喜渔歌桡唱合我书声."联语意境清淡雅致!

    当我们穿过大观楼,便见到合江亭屹现在湘江的烟霞之中了.合江亭在石鼓山上临江而建,更因韩愈一首脍炙人口<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而名声大振.因韩诗中有"瞰临眇空,绿净不可唾"而又称"绿净阁".合江亭门柱上一联:"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正是这一史实的真实写照.合江亭下,便是三江交汇之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倚楼凭栏,追古惜今.,湘江北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出得书院,又见几位老叟临江而钓.那份空灵淡泊,那份自在从容,莫非也是湖湘文化的遗韵?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6)
    • 2016-04-24 00:50:17 1#

      {:1_246:}

    • 2016-04-23 11:04:26 2#

      书院很有些文化味

    • 尘路

      2016-04-23 10:21:10 尘路 3#

      看着眼花花的,呵呵

    • 阿哥

      2016-04-23 08:42:24 阿哥 4#

      支持一下。

    • 阿哥

      2016-04-23 08:42:13 阿哥 5#

      简单排排,请有关编辑帮忙再排排,谢谢。

    • 2016-04-23 00:54:22 6#

      楼主不排下,有点难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