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渔家小子》---第二部章功夫小虎 (第一节)

    阿哥
    2017-01-13 17:21:16
    → 快速回复 点击数:60689

    渔家小子(长篇小说初稿2017-01-13修改版)





    [align=center]第一章 他,从海边来




    内容提要:一个从海边出来的穷小男孩,经历了人生和自然界各种风浪风雨的吹打,逐步成长。经过多年的艰辛拼搏,终于拥有自己的商业王国。就在人生的颠峰之时,这个海边来的男人急流勇退,把一切交出去,在沿海某城市的一个小镇,当了隐居的闲人。(本小说纯属虚构)


    注:本小说文中所采用图片,均来自好友悦凡先生《P9手机拍摄篇》及《金色的诱惑》这两个QQ相册,感谢悦凡先生。




    1



    粤西滨海镇,是一个东南临海的半农半渔业大镇,325国道是从镇子的东面进入,沿着环城东南环路,再从环城西路出去,就是这一条325国道,带旺了这个镇。滨海镇是一个古城镇,有东、南、西、北护城河,有四条街道,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将镇子分割成四块,在四条街交集的十字街口的不到10米的南街街头,有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钟鼓楼。十字街口,也叫十字街,是最旺的地段。这钟鼓楼可是有历史的了,是明朝时建的,滨海镇在明朝时代叫滨海卫,明代广东防御海盗、倭寇侵扰的24个海防要塞之一,隶属广东都司前军都督府,管辖东海县、茂名、阳江和吴川等县的治安防务工作。滨海卫位于今滨海镇内。钟鼓楼就是当时的古烽火台,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楼上有一块钟,钟一敲,滨海镇四乡八里都可以听到,后来,文革时那钟毁了,钟鼓楼改为饭店,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滨海镇上最高级的饭店,当地人有“吃钟鼓楼”为贵的说法。八十年到九十年代为录像场,当时小镇兴录像场,九十年代末,成为滨海镇乒乓球爱好者活动场所

    镇子的东面,是热闹的车站,车站边上,有着一条几千人的大村,东头村,村里的村民姓沈的据百分之九十七。环城南路的中间段,有一个路口,往北就是滨海的南街尾端街口,紧贴着环城南路边上的南门村,也是一条大村,一条仅容二辆小车通过的旧沥青路,路面有些烂,是建盐场时铺设的。这条旧沥青路将南门村分成上村和下村,上村的村民有三个姓,姓欧和姓潘,还有姓周;下村的村民都是一个姓,姓张。上村比较大,南门村的村民大多都捕鱼。南门村出名,是因为有着供应粤西地区人食盐的南油市东海县盐场总部所在地,座落在南门村的尾端,盐场总部分为生活区和办公区,有自己的卫生院,发电厂等。
    镇子的北面是一座岭,海拔366米高,叫大城岭,大城岭的南面山脚,有一道小山峡,小山峡全是绿葱葱的台湾相思树,绿树成荫中有一间小庙,褚红色的屋项和墙头,在绿丛中特别显眼,这庙叫北山庵,在九十年代初,一直荒芜,到九十年代中期才重建。

    东头村的南面是盐田,经过了一块块的盐田,大约一公里左右,就是海。滨海镇的海,分成四个海片区,均以临近的村名命名。其实村民们所说的海,也就是属于各自的生产队的蚝田,同时又是泊船的地方,后来分单干了,这蚝田就分到村民各自的名上。所谓的蚝田,就是用小石条在海滩上立起来,让蚝附着小石条生长的海滩,一块块的,是按村里人口的多少来分块的,同农田一样,用亩为单位。块与块之间的分开,中间的距离大约有五十公左右。分别是:东头海、麻面海、南门海、海蕉海,这四处海连成一片,这四条村子,都是镇子里的大村。这些村子的村口,或是路边,都会堆着一堆堆的蚝壳。村民心地善良勤劳,但性格彪悍、豪爽、粗犷,男人们都喜欢喝酒。渔民喝酒就有如北方人喝酒的用途都是一样,抵寒。经常在海里作业,累了,就喝上一口。或是出海捕鱼回来,在村里的小吃店,或是码头的小吃店,或是镇里市场的小吃摊,全是三五成群的渔民,或是默默地喝着酒,或是粗犷地大声叫唤着,猜着酒令。这些时间大概都是在上午十点多钟,这个时候,渔民们将所捕获的海产品卖给了鱼贩。所喝的酒,也是本地酿造的米酒,这种酒酒精含量不高,只有三十五度左右,是用米和酒饼酿造成的。

    要去南门海,必须经过东海盐场总部的大门口和医院门口,那条沥青路一过盐场后,就是硬底土路,是用石粉填铺的路,有些小坑。在这条路上行驶的大多是摩托车,125的幸福牌摩托车,这种摩托车可以载很重,路两边全是积蓄海水的蓄水塘,这条路通往海蕉村,海蕉村也是大村,由四个小村组成。再到平山村,平山村是在一个小山上,是一条小村。平山村有一个小码头,说是小码头,其实就是一个小渡口,对面是博港镇,是东海县的一个全职渔业大镇。有着可以停泊大渔船的码头和宽阔交易市场。滨海镇种菜的村民,每天早上从平山码头坐小渡船到博港镇去卖,卖完了,再从镇上买些鱼虾坐小渡船回来。小渡口的早上和中午是最热闹的,博港镇的鱼虾由这里过来,再运到滨海镇的农贸市场。青菜从这边过去,鱼虾从那边过来,每天都是这样来回。

    在盐场医院门口西面,有一条二十多米宽,通往海外面的海沟,平时遇到台风时,渔船就会开进这里,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避风港。这海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海沟的水涨降,可以知道海潮的退涨。沿着避风港的海堤往南走,海堤两边种着马尾松树,不远是一片片开阔的晒盐场,这些晒盐场是用红色的瓦砖铺成,深大约有20公分左右,面积大小不论,有大有小。天气好时,一块块的晒盐场里会积着清澈的海水,经过太阳的烤晒下,再加上卤水,就会变成盐。间隔不远,就会有一间小瓦房,是放盐的,也有的是放工具的。穿过盐场,沿着海堤走,经过一些小草棚屋,就可以见到茫茫的海了。这里有一块小圹地,有一间小草棚屋,停泊着很多渔船。

    南门海是与东头海、海蕉海相连的,到镇里的市场路途比较近,远近几条村渔民捕获后,就来到这里停泊,再把捕捉到的海产品搬上小圹地,装上幸福摩托车,运到镇里的市场出卖。于是,这小平地便成渔民们的临时落脚点。后来,有一些鱼贩直接来到这里,同渔民们买鱼。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小圹地说起……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29)
    • 2017-02-17 23:07:39 1#

      :lol:lol:lol

    • 尘路

      2017-01-22 22:16:43 尘路 2#

      厉害

    • 阿哥

      2017-01-19 15:25:33 阿哥 3#

      quote:
      无知 发表于 2017-1-19 00:01
      茂名各地都有功夫头教舞狮的


      对,各村都有的。

    • 2017-01-19 00:01:49 4#

      quote:
      懒人阿哥 发表于 2017-1-18 07:25
      都是为了舞狮。


      茂名各地都有功夫头教舞狮的

    • 阿哥

      2017-01-18 07:25:38 阿哥 5#

      quote:
      一生一世 发表于 2017-1-18 00:02
      乡下的功夫都不系统的吧,都是最多练得拳头硬一点


      都是为了舞狮。

    • 阿哥

      2017-01-18 07:25:15 阿哥 6#

      quote:
      红美玉 发表于 2017-1-17 18:28
      哥,有空又更新罗。


      偷懒写点,再慢慢改。

    • 2017-01-18 00:02:46 7#

      乡下的功夫都不系统的吧,都是最多练得拳头硬一点

    • 红美玉

      2017-01-17 18:28:53 红美玉 8#

      哥,有空又更新罗。

    • 阿哥

      2017-01-17 15:01:41 阿哥 9#

      quote:
      洞山草 发表于 2017-1-17 11:08
      看你骨格精奇,必定是练武的奇材。十块钱一本的九阳神功要吗?


      星爷口语。

    • 2017-01-17 11:08:27 10#

      看你骨格精奇,必定是练武的奇材。十块钱一本的九阳神功要吗?:lol:lol

    • 阿哥

      2017-01-17 10:24:38 阿哥 11#

      quote:
      十个八个 发表于 2017-1-17 10:14
      有点意思


      谢谢跟帖。

    • 十个八个

      2017-01-17 10:14:27 十个八个 12#

      有点意思

    • 阿哥

      2017-01-17 10:06:13 阿哥 13#

      《渔家小子》


      第二章 功夫小虎


      1


      让阿虎最头疼的是隔三五天就出现在小墟理发的那个老头,理发老头一米六左右,瘦削的身材,满头银灰白发,粗而短且挺拔,长削的脸庞,粗糙满是皱纹,微红的鹰鼻两旁是一双小眼睛,平时喜欢着一件黑色麻布对襟立领衬,黑色半截裤,裤盖到膝盖,滨海人叫做倒头裤,这种裤大多布料大多采用滨海地区常用的自种白麻,经过加工,编织成布后,再进行下一道加工染色,染色后再晒干后就是成了麻布,滨海小镇的老人都是用这种麻布做衣服,倒头裤就是在裤头部分是拼接一块白布做裤头,裤头宽松,穿起来时,把裤头对折起来,叠到一边后,用一根小布带将裤头扎紧系好,把再把裤头反转折叠过来,小布带宽约有半公分,长约一米左右,有一端绑扎着一个铜钱模样的圆玉石,把小布带的另一端系在玉石上,就好像现在我们用的皮带扣子。

      阿虎叫他白头公子(滨海话,老头的意思),白头公子是国杰带来的,除了国杰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那天国杰不知从什么地方带着一个白头老头回来,老头手里提着一个约有书包大小的小木箱,国杰自带着他回来那天,就在小墟鱼炸全的鱼炸档蹲坐在小矮櫈子喝酒,一边劝酒,一边叫他“师父”,村里的后生们都过来陪着喝酒,跟着国杰叫师父。那天喝了很多酒,鱼炸全的小档一般都有十多斤米酒的,喝完了鱼炸全的酒,喝蚝炸辉的,喝完蚝炸辉的酒,喝鸡粥荣的。

      第二天,国杰在鸡粥荣小酒档旁边用竹和竹子棚子搭了一个简易栅棚,栅棚宽约有三米左右,深约有二米左右,这个栅棚左右后片棚墙是用禾草泮着湿黄土垒起来,左右开了两个约一米左右宽高的窗,滨海人叫:“水墙篱”。宽敞的门口向着村道,水墙篱里地底国杰领着村里的几个小伙仔,开着手扶拖拉机从村外的小丘陵脚下运回了黄土把这些黄土到水墙篱屋底,用屋拍(滨海人以前用来夯实新屋地底的一种自制工具,用粗木做的)捣鼓了一个晚上,弄出了一个厚实的屋地板。水墙篱里左右墙,用老竹搭着两条长长的竹櫈。中间放着一把木椅,后墙约一米五左右高的地方挂着一块长约五十公分,宽约三十公分的镜片。

      过了二天,师父就在这里开张了,国杰第一个让师父给自己理发,村里的人都来水墙篱屋坐着看白头师父理发。有人拿来了一截水烟筒,小屋就那时起,热闹了起来。

      每隔三天或是五天,师父就会来东头村给村里的大人小孩理发,会在村里呆上二三天。白天理发,晚上就住国杰家。

      夕阳就好像一个熟透了的蛋黄,彤红彤红的,更像火球缓缓往西边的大山下沉,西边的半空,白的或是黑铠的云层,都让通红的霞光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色。

      夜暮就在夕阳最后挣扎着往下沉甸那刹来临,秋天的月亮起得特别早,半片月牙早早就挂在东边天的半空了,两颗熠熠小星紧随着那半片月牙的旁边,就好像两个小孩儿用双紧紧扯着母亲的衣角一样。周围的村庄的树竹或建筑物,慢慢地变成了模糊的轮廓。

      师父在晚饭时来到国杰家,晚饭喝了酒后,国杰把天井里的农具或是其它家什收拾好,天井就显得宽敞了,拉着了门口那盏昏黄的电灯后,国杰就会把躲到房间里的阿虎揪着耳朵拉出来,两父子把上衣除了,这时师父把那件黑对襟上衣一脱,露出了结实的肌腱来,他站在天井中间,双脚立定后瞬即分开,稍为向外运劲两脚一操,微蹲着,口里低沉地“嗨”一声,两手在半空中苍劲有力且速快地扭转了几下,收回并放到腰部两边。国杰也跟着师父这样动作着,阿虎还在看时,国杰会狠狠地瞪他一眼。阿虎无奈,只好软松松地跟着学。师父此时会对着阿虎低声喝道:“认真点”,国杰这时又会转过头瞪他一眼,阿虎低下头,学着师父的样子,不知是恼怒或是怕,大喊一声:“嗨”,伸出细小的手臂在半空中转运了几下。阿虎叫这个动作为“放屎架”, 每晚把手支撑在腰上半蹲着站两个钟,两个钟点下来,全身都湿淋淋的,阿虎就感觉到浑身散了架一样。

      阿虎站了架马后,国师父就会教授国杰其它招式。阿虎此时就会偷懒,国杰发现了,就取来两截约三十公分长的粗木桩,打到天井边上,把阿虎的两条小腿绑在木桩上,屁股后面点着火盆,并在阿虎的头上放着一碗水。这样下来,阿虎就叫苦不得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半蹲着。

      阿虎男孩子受苦还好,国杰还把桂梅、桂珍、桂兰几个女儿都叫来学扎马步。国杰说,女孩子学点功夫,以后出门在外就不回吃亏。桂梅和桂珍同月莲哭诉了几次,说不肯学功夫,国杰不理会,固执地要女儿们跟着学功夫。阿虎总是盼着国杰出外,他出外了,白头公子就算来了在家里吃饭,不会在家里过夜,这样就不用扎那要命的放屎架马了。




    • 阿哥

      2017-01-16 19:58:42 阿哥 14#

      quote:
      远帆 发表于 2017-1-16 09:09
      这现实主义作品,远比那些虚张声势、哗众取宠的东西好多了,读起来很贴心,很舒服。赞



      非常感谢远帆老师的认可和分享。

    • 阿哥

      2017-01-16 19:58:10 阿哥 15#

      quote:
      南方金鹰 发表于 2017-1-15 09:48
      佩服,能写出这么长的文字,一要靠毅力,还要靠才力,支持好友大作。


      感谢好友移步来访和高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