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时间书店,让时间虚度得有意义

    2016-07-22 18:18:19
    → 快速回复 点击数:6585

    [i]时间书店,让时间虚度得有意义[/i]




    ******



    几个月前,深夜,从朋友处喝茶回来。在街头拐角处,小城的城标鼓楼一侧,有灯火阑珊。无意瞧多一眼,见“时间书店”四字,在夜色中,兀然晃眼。一时好奇。这年冬,实体书店一个个消亡。首善之区,省城之地,概莫例外;何况偏僻小城。读书,更似乎成为一个与民风世情渐行渐远的事情。在公众场合捧一本书读,象穿上一身汉服一样吸睛,另类。
    循着感触,推门而入。居然别有风景。在若有若无的音乐中,在怀旧素雅的氛围下,人影疏落,或相对而坐,或独处一角,各自沉醉读书,与室外的尘嚣虽一门之隔,却仿佛就隔了天地。书香四溢,满眼风景。一瞬间,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自此之后,无事,过来发发呆;有闲,坐下读读书。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早时光,在一楼独坐,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晨早人少,有时甚至除了店员,只有自己一个闲人,那怕没有心神读书,看着惺忪的阳光透过玻璃卧在桌面上,洒在过道上;看着窗外的行人行影匆匆,小车晃过。顿时恍惚,顿生错觉,以为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时光,就算如此虚度下去,仿佛也悉然。当然,读书更好。读书使人心安。心安日月长。
    午后,我喜欢上二楼。有阳光最好,下雨也别有感觉。午后的阳光,横七竖八的漫射进来,有点斑驳迷离;倘若下雨,滴滴嗒嗒打在窗台,似乎有声,却一点听不到声息。午后的时光,慢慢入世,人也多了起来。人是群居的高级动物吧。别人都在看书,自己不看书,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有时候有电话打进来,响声引起旁人注目,这感觉,有如打断了别人的清梦,心生不安。这时间,最适合看书;这氛围,也最容易看得入书。
    晚饭过后,人最多。有小女孩,跟着爱书的妈妈,趴在台角做作业;有小情侣,偎依着,指指画画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桌面,可能是要考级考试吧,轮换着师生的角色,作答着考题。也偶有一脸正经的中年人,捧着堂而皇之的仿线装本,或所谓的国学书籍,有时看书,有时窥伺着甜蜜的小情侣,不知是来看书呢?还是来回忆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来,不看书也没所谓。可以要一杯咖啡,可以点一壶清茶;这个地方,暂时还是有别于小城的其他地方。来的时间多了,便和店长熟稔。知道这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乐意和你交流,愿意聆听你的意见,也想方设法找到你想看的书。这对于爱书的人,实在是一种福气。当然,你如果有兴致,也可以和美丽的,可爱的店员小姑娘聊聊咖啡,聊聊楼梯的转角墙上,那些挂着的信,是否真会有收信人?当然,这都得在一楼的品饮区,而且必须轻声细语。
    就这样让时光虚度吧!
    人的一生,从过来者的角度看,不都是虚度的吗?能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方,虚度光阴,是不是虚度得还有点意义呢?古人云:无事此静坐,有褔方读书。信然。让诗书陪伴,让时间作证,多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42)
    • 2016-08-05 22:09:55 1#

      也到书店看了,有感一首(手机拍一张)支持楼主

      也题《时间书店》

      鼓楼微风可荡漾?小城书店自安祥。
      红尘滚滚千里路,咖啡香过闻书香!



    • ml123

      2016-08-03 23:17:39 ml123 2#

      在书店式微时代还有这样一处书店也实在难得,改天拜访

    • 2016-08-03 21:22:50 3#

      继而弦弦,时而切切。呵呵~

    • 2016-08-03 19:20:33 4#

      支持白驹舍人先生!继续写,绝对相信你。让文章说话,让那些只顾在这里大声吵闹大声喊叫却没作品与读者见面的人一边脸红去。

    • 同一个世界

      2016-07-29 11:34:24 同一个世界 5#

      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里是表达他乡人的思念之情。不知身是客是不能体会这样的人漂泊他乡的真实情感。整个语句理解为别人是无法体会到客在他乡的那份思念之情,及无法融入当地的游离之感。个人理解

    • 2016-07-29 10:49:38 6#

      好地方!

    • 2016-07-28 08:16:43 7#

      呵呵。有点热闹。也凑一凑吧。

      夜歌先生说——哦,本话题谨就楼主对关于文章题目观点“题目只是一个触点,并无多大关联。”表示一下异议。
      有异议正常。夜歌先生的话有道理。不过,我的原话是——于我而言,文不对题的情况多了,题目只是一个触点,并无多大关联。
      一句话,拆分后半句来看,容易误解。我说的是我自己的一点情况和惯性,应该不具有普遍性。我自己敲文字,多是作一种消遣。有时,文字敲完了,再标个题目。玩玩而已。当然,文字一旦形成,阅读,便会因人而异。这容易理解。

      拙文《梦里不知身是客》,就是先敲完内容后起的题目。内容也是断断续续敲完的。最初起的题目是《梦》,陏后改为《梦中偬倥身是客》,再改为《梦里花落知多少》,感觉有点不知所云,又改为《梦中不知身是客》。之后,觉得这句话有点耳熟,一查,李后主有名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不敢掠美,也不敢随意改动,遂把“中”字改为“里”字。权且借用一下吧。实际上,可能更加不知所云了。仅此。

      三个梦述完了,总该有句结束语吧。起了题目,就又把题目粘了一遍,作为结语。这个时候,思绪又突然飘不到边了。觉得尘世为名为利,梦里梦外,熙熙攘攘,争争斗斗,脑海中顺势冒然蹦出李清照的这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但加了这句词,文却结束不了,多手,再添一句,作为对自己的告诫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错上加错。我自己私下里的意思是——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有舍才有得。“绿”借指“舍”,“红”借指“得”。但这么借代,肯定是贻笑大方的。然而我内心的想法就是这样。其实,现在想来,李清照后面这两句词纯属多余。早结束早好。夜歌先生批评得对。虽然炫耀不是我本意,但实际上造成了这种观感。以后应该努力避免。

      至于《时间书店,让时间虚度得有意义》,也是先有内容,后加的题目,这题目,这句话,将就着看吧。

      黄了老师说得挺有意思。特别是这句——“随笔而已,不是考试,不是命题作文,心之所至,文之所舒,也罢了哈哈。”也罢了,就是这样。抱歉。感谢。

      拟敲一篇《乡下的牛》。争取今晚完成。

      感谢诸位,多多包涵。

    • 2016-07-28 02:03:03 8#

      quote:
      黄了 发表于 2016-7-28 01:16
      人在江湖,包容点吧老兄。茂名是小城,文香阁不是〈人民文学〉〈作品〉,象你这样高水平的人没几个,包括 ...


      1,我任何话里有“论水平才可以发贴”的意思吗?这话都扯远了吧。
      2,哈哈,我对茂名文学水平从来不用担心,因为我觉得,有水平的都不来论坛,因为论坛是自娱自乐的,这话又是你说的,我觉得很正确。只是觉得非常奇怪,但凡讲起话来习惯用“文化人”那一套谦语的,还一套套讲理论的,最终都无法对自己的说话自圆其说。另,我从来就不当论坛是个江湖,相反,我觉得文坛是个我内心仅残存保留的圣地。你说我现实多庸俗,多功利都可以,但论到看书,写文章,我不算热爱,却偏执,你认为矛盾吗?所以说对我这类人的说话大可不必介意,介意可能丢脸面,我则毫无关系,因为我没脸面好丢。
      “多以和善的语气发贴让人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帮助人家提升水平,而不是一味讽刺挖苦让人光火。”呵,甚至乎你对比下自己,你觉得现实吗?

    • 黄了

      2016-07-28 01:16:53 黄了 9#

      quote:
      夜歌 发表于 2016-7-28 00:47
      坛上各人写文章各有欠缺,各有高低,这是很客观很现实的问题,这根本没得好讨论,亦没得好计较。但如果说 ...

      人在江湖,包容点吧老兄。茂名是小城,文香阁不是〈人民文学〉〈作品〉,象你这样高水平的人没几个,包括我在内都不过是文学水平低下的南郭先生而已。如果都要高水平的作家才能在此发贴,那这论坛就趁早关了吧,一个月也不会有一篇能入你法眼的合格诗文出笼(看看隔壁那个名为“茂名作家”那个版的发贴量)。如果你真为茂名文学水平提升而担忧,不如多发些基础知识让大家学习,多以和善的语气发贴让人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帮助人家提升水平,而不是一味讽刺挖苦让人光火。我看老兄是口带刺但心地是好的,才如此直接指出你的上述不是。如果你认为自己始终的对的,就当我没说吧。至于你说我制造理论“蒙”你,本人不敢,也没那个水平,我早就说过,非文学科班,对文艺理论一窍不通。这个版本质上就是个文艺爱好者(可不是“作家”)自娱自乐的园地啊老兄!你就不能让大家满足一下快乐地用稚嫩的笔记录自己人生体验的小小愿望?

    • 2016-07-28 00:47:52 10#

      quote:
      黄了 发表于 2016-7-28 00:19
      晕,夜歌兄太过主观(扣你一个小帽子哈)。我贴中描述的“浮光掠影”“快餐文化”是当下的一种相当普遍的 ...


      坛上各人写文章各有欠缺,各有高低,这是很客观很现实的问题,这根本没得好讨论,亦没得好计较。但如果说,例如我,嘴闲说一句:哦,用这句话有问题。对方可以讨论。我欢迎讨论,我说错了,我改,我还可以道歉,但若果象你这样用一套“理论”来蒙我,那我就不答应了。

    • 2016-07-28 00:41:11 11#

      没有BUG也要制造出BUG?你造一个我看看。

    • 2016-07-28 00:39:03 12#

      “梦里不知身是客”,有何问题?平仄,合乎词律;语法,诗词的语言有时会解构逻辑;内涵,“身”是“客”,而且在梦里,体现的是一体现实的虚妄感。此句出自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很著名,所以其中的句子被诸般文人引用不奇怪。李煜被抓到宋朝,只有在梦中才知道自己仍处家国,其内心之苦可想而知。坛里那篇《梦里不知身是客》,我看了下,应是将李煜的身份置换一下,将自己当作“前世”的“蒙古人”,在广袤的草原听长调,驰马场,看长鹰。在现实是不真实的,在“前世”才是真实的,体现了作者对长调草原生活的向往。
      ----------------------------------------------------------------
      你看那么多诗词,不消化那是白瞎了。“梦里不知身是客”用在哪都表现一种“人在他乡,心怀故国或心怀家乡之情”。注意,整句话“身是客”是重点!这词非常美,亦毫无问题,但笔者如果用来表示自己“向往北京”,“向往大草原”,请问北京是笔者家乡?请问大草原是笔者家乡?明显就文不对题!呵,最后还“文有所舒”地风雅塞进李清照的词,原来不单止向往北京,一下子又思起春来啊,这关“身是客”屁事?简简单单的一句词,就非得故弄玄虚往想象,高深里说,何来“一体现实的虚妄感”?蒙谁呢你,所以建议你写诗词的时候,最后都作个注解,好让坛里都多学点知识,这多高深哪,多玄呀,看不明白没关系,至少一下子就显得连看者都有文化了。所以我觉得前后两文还是用《家乡的牛》好。快成一系列了都,多好哪。笔者最有话语权嘛。所以,我对““题目只是一个触点,并无多大关联。”提个异议不成问题吧?

    • 黄了

      2016-07-28 00:19:19 黄了 13#

      quote:
      夜歌 发表于 2016-7-28 00:04
      原来你写那么多书诗,是为了“浮光掠影”,居中塞那么多毫无关联的典故是想给读者知你看过那么多诗词,但 ...

      晕,夜歌兄太过主观(扣你一个小帽子哈)。我贴中描述的“浮光掠影”“快餐文化”是当下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并不说明我认可它,更遑论身体力行它。不要把同盟军推到对方去了。夜歌兄心明眼快,在辩论中善于抓住人家的BUG,没有BUG也要制造出BUG,哈哈,有点累。你不累,别人也累。

    • 2016-07-28 00:04:39 14#

      quote:
      黄了 发表于 2016-7-27 23:02
        夜歌兄这么认真,讨论下也是有意义的。我不是作者肚里的蛔虫,姑且揣测一下:题目可能是写完文章后才 ...

      原来你写那么多书诗,是为了“浮光掠影”,居中塞那么多毫无关联的典故是想给读者知你看过那么多诗词,但你偏又明白“虚度”与“意义”对比有多扎眼。好吧,理解了。另,相反我一点都不认真,倒是遇上好几个象你这般说话的人认真。

    • 2016-07-28 00:00:45 15#

      quote:
      夜歌 发表于 2016-7-27 22:24
      哦,本话题谨就楼主对关于文章题目观点“题目只是一个触点,并无多大关联。”表示一下异议。至于牛啊,庶 ...


      承蒙夜歌如此厚爱,本该多与你交流交学习的。可是,月亮时间实在有限,要做的事情太多,实在没有功夫,只能说声抱歉了,希望你多发文章来供大家学习。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