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书院.旗袍.人像

    2016-08-27 22:22:25
    → 快速回复 点击数:3206
    拍摄时间:8月22日


    拍摄地点:东莞厚街 鳌台书院


    组织:广东省摄影家协会


    场景介绍:

    鳌台书院是东莞创建较早的乡立书院之一,已有536年的历史,培育出像王缜尚书等一大批古今名人也是东莞唯一一家有三甲留墨的书院。据鳌台王氏后人介绍,鳌台书院由曾任宝庆知府的王恪所建,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春,王恪回到了家乡厚街后,为勤宣德教,扶植士气,在乡族中呼吁捐资助学、建设书院,将鳌台书院建于凤林长生庙侧。清朝乾隆年间,书院因日久失修而坍塌,族人合力移建于厚街村菊糖坊菊山之侧,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落成。
    据了解,鳌台书院是东莞唯一一家有状元、榜眼、探花三甲留墨的书院,共出过2名进士和20多名举人。旧时的书院分三进,中堂高挂雕字木匾,上刻“师古圣贤”四个大字,是清乾隆四年己末科状元庄有恭手书。两旁巨大的立柱上刻有明崇祯十六年榜眼冯愿手书的对联:“学贵因时,通古今之谓士;地原毓秀,树梁栋以成材”。大门上方则镶有清末探花布政使陈伯陶手书“鳌台书院”四个大字的石匾。门口两旁还有用青花岗石刻成的对联:“鳌海澄波看锦鳞而跃浪,彭峰耸翠兆文笔之生花”。
    1900年,鳌台书院曾做重大维修,重建了前栋并镶嵌牌匾和对联。解放后,书院改为厚街中心小学,一直到1958年都是厚街的最高学府,其间曾兼办民办中学。可惜“文革”期间,鳌台书院主体建筑被完全拆毁,只剩下大门匾额(花岗岩)和断成两截的大门对联(青石),两侧课室则在“文革”后改建成两层楼房,于1990年被东莞市列为文物保护点,直至1998年厚街中心小学迁址。此后在2007年初,厚街镇决定对学院进修修复,并于次年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重建,于2012年9月竣工。重建后将成为厚街镇文化活动中心使用。
    据介绍,重建后的鳌台书院占地约4000平方米,是东莞首例完全按照古建筑方法建造的建筑,通过石雕、灰雕、砖雕、木雕和彩绘等“四雕一绘”的工艺,突出展现了岭南风格的建筑文化,其中书院的奎星楼还是全国首例奎星楼二层木石结构安装的范例。据悉,今后的鳌台书院将打造成厚街历史文化的传承基地以及集展览、创作和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上图: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