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天 津 有 条 张 自 忠 路

    2016-09-17 21:44:50
    → 快速回复 点击数:2802

    那是我到达天津的第二天清晨, 晨雾尚未来得及散去,我沿着海河一侧的带状公园信马由缰地走着,虽然是北国,虽然是初秋,却不带一丝凉意,让人非常写意;一路上,红的花、绿的树;晨运的阿姨、垂钓的老人;冷不防,那背后一串清脆的铃声,一群少年骑着运动自行车、穿着色彩明艳的运动服从身边一掠而过,好一派和平城市的景色。我享受着这种美好与和平,漫不经心地走着。

    在不经意间,我看见了一个路牌,一个蓝底白字的路牌,一个与其他路牌别无二致的路牌:张自忠路!一瞬时,我的记忆被唤醒了!张自忠,一个曾经的天津市长!一个特别的天津市长!一个受屈的天津市长!一个用悲壮而惨烈的死,洗清冤屈的天津市长!张自忠将军作为天津市的市长,在任时间:1936年6月至1937年9月,大家可能会留意到这一段时间,正是七七事变前后的一年,张自忠除了是天津市长外,还是国民革命军38师的师长!但在这时候,作为中国北方重要城市的天津,中国却偏偏没有驻兵权!中国军队只能以保安队的名义驻守在自己的国土上!

    日军重 兵进驻天津,中国军队却只能以保安队的名义驻守在自己的国土上同,这就是当时的天津。在这种状况下担任天津市长的张自忠,艰难地维持着苦涩的和平。对外他不能得罪日本人,对内又不能丢中国人的脸,这就让一些局外人对他产生了怀疑。不能不与日军委以虚蛇。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13)
    • 2016-09-18 11:24:11 1#

      有意义

    • 2016-09-18 08:13:04 2#

      今天是9.18,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死难者,缅怀那些忠魂。

    • 2016-09-18 08:07:58 3#

      先顶起,再细读。

    • 2016-09-18 08:03:48 4#

      天津有英雄

    • 2016-09-17 23:33:09 5#

      很有名的将军

    • 老玩

      2016-09-17 23:13:08 老玩 6#

      楼主讲出了我一直想讲的心里话,张自忠将军本可以不必死,但为了洗刷汉奸名声主动寻死…只能怪当时的无能政府,李鸿章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 2016-09-17 22:20:27 7#

      很有历史教育意义,读了知道不少

    • 2016-09-17 21:58:10 8#

      quote:
      简单就好 发表于 2016-9-17 21:49
      军人是国家的保护墙


      军人是国家的救生员,在那惊涛巨浪,挽救国家的救生员。(巴顿语)

    • 2016-09-17 21:49:25 9#

      军人是国家的保护墙

    • 2016-09-17 21:47:27 10#

      天津不仅仅有一条张自忠路,更有一众与抗战的关的路名,例如百货大楼附近的多伦道,西开教堂前的独山路,黄家花园附近的襄阳道和芷江路,体育馆附近的宜昌道和常德道,以及横跨和平、河西两区的台儿庄路等。多伦、独山、芷江、常德、台儿庄——究竟都在哪个省?现在的年轻人恐怕说不上来几个,就更别提发生在那的历史事件了。但在当时这些响当当的地名可谓尽人皆知:因为那里曾是中华儿女与敌寇殊死搏斗的抗日战场。当时的人们路过这些曾是租界的街道,念叨着这些带有特殊意味的新街名,就不禁忆起抗战的悲壮,激起对英烈的缅怀,发出胜利来之不易的感叹。
      接下来咱就细数其中的几条。路过多伦道,不由得想到民国时期察哈尔省东部重镇“多伦”。这个长城口外的商业中心和军事要地,曾一度被日军占领。1933年7月,在吉鸿昌将军指挥下,抗日同盟军经五天激战,一举夺回多伦,将日本侵略军赶出察哈尔省,保证了长城一线战事的基本稳定。
      漫步台儿庄路,自然联想到位于山东枣庄的著名抗日战场。地处苏鲁两省交界,被称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的台儿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春,日军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与日军激战,毙伤日军一万多人,使日军精锐师团遭毁灭性打击,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军民取得的最大胜利。
      寻常小街襄阳道,使人想到湖北襄阳,那是张自忠将军率部与日寇决战的战场。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部队抗击。他的部队彻底粉碎了日军进攻襄樊、威胁老河口的企图,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但他身中数弹,战死于十里长山。所以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都有张自忠路,以示对这位抗日英烈的永远纪念。
      宜昌道和常德道,使人想到1943年的鄂西会战和常德战役。我军将士同仇敌忾,血战到底,誓死杀敌,气壮山河,使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遭到惨败。
      短小的芷江道,却昭示着八年抗战胜利后的尊严。位于湖南省西部的芷江,现为怀化市下辖芷江侗族自治县。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日军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奉命由南京飞抵芷江,交出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中国军方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的备忘录。“芷江受降”宣告侵华日军彻底失败。1946年2月建于芷江的“受降纪念坊”,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芷江受降纪念坊”是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六座凯旋门之一,其他五座分别坐落于罗马、柏林、米兰、巴黎和平壤。
      这真可谓寻常巷陌再现风云沧桑,天津路名昭显抗战历史。

    • 2016-09-17 21:46:34 11#

    • 2016-09-17 21:46:07 12#

      一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张自忠之死
      却有着其非同寻常之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
      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余国战死沙场的最高
      将领。因此,张自忠之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事件
      ,此其一。其二,张自忠的死,决非仓促成仁或遭不测,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
      壮志,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久决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的,这是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他的死,使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痛失
      一员大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
      意义---他的死,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忠勇奋斗的榜样,坚定了中国人民的
      信心;他的死,震动了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促使他们忏悔
      省悟,改过自新;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人、中国军人的庄严
      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

    • 2016-09-17 21:45:32 13#


      “七七”芦沟桥事变之前,日军与国民革命军曾达成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的协议,国民党政府在华北只留下一支军队,这就是宋哲元中将驻守京津的第29军,而张自忠则是第29军辖下的第38师师长。当时蒋介石给这支军队的任务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阵地,与日军作长期周旋。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免使京津蒙受重大损失,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兼北平市市长,与日军周旋、拖延时间。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泪了,他对副军长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要成为汉奸了。”果然,此后的张自忠便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叛、大汉奸、卖国贼的代名词。1937年下半年的报纸无不在痛骂他“卖国变节”,一律称他为“张逆自忠”。当张自忠完成党国交给他的任务,转道天津,逃离北平至济南时,却被韩复渠拘押,要将这个“十足”的汉奸送到南京候审。在火车上,张自忠又被打着白旗的学生包围,最后躲在厕所里才躲过这一劫。至此,张自忠已明白,要想改变公众形像,只有“粉身碎骨,以事实曲直于天下”,他从未当过汉奸的事实,必须用自己的壮烈牺牲来证明。
      因此,张自忠在宜枣战役中,毅然东渡襄河力战而死!张自忠死了,他死得很惨烈,并且这种惨烈的死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他似乎是刻意地去追求这种惨烈,来向同胞们证明:张自忠是清白的,他不是汉奸,他是为国家为民族而力主抗日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