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岭村位于镇盛镇南部,东面是梅江河,与鳌头镇梅州村委会相望,因靠近梅江河,水资源丰富。这里的村民一直以打渔和摆渡为生,至解放时,全村仍有35艘渔船和一艘渡船。而这艘渡船,既是联系梅江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探亲访友的主要水上交通要道,又曾经是一条红色交通线,为革命作出了贡献,留下了红色的记忆。
从1943年起,镇盛的彭村已有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同时,镇盛镇环江村委会的下车村(含下车、元岭、梁屋),党组织已经在这里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1947年上半年,茂化梅边区区委李冠中,武工队吴汉章等同志到鳌头、镇盛、彭村一带活动,把彭村与下车两地的联络站联合起来,融为一体,并把彭村地下联络站主要负责人吴作模、吴立中和下车村地下联络站主要负责人吴均、吴成权等组织起来,拧成一股团结战斗的力量,由他们负责这两地的地下革命工作,有分有合地开展两地的地下革命活动。此后,彭村联络站西与下车、乌石锦盖岭联络站,南与鳌头联络站连成一片。而镇盛下车村与鳌头联络站的联系,每次都要经过斜岭渡头,这渡头便成为红色交通要道。
有一天,为了革命安全起见,下车村地下联络站主要负责人吴均、吴成权认真做好斜岭渡头摆渡人陈三爹的思想工作,要他为过往的同志保密;他毅然答应了。此后,斜岭渡头就承担起迎送革命同志秘密往来的重任。斜岭渡头还在监视敌人、及时传递信息、护送革命同志转移等做了很多艰巨的工作,对革命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7年7月,欧忠等同志在鳌头文运贯彻执行“发展新区、巩固老区、小村包围大村”的方针,确定以文运村为这一带村庄革命活动中心,大力发展和组织各村群众成立“同心会”“看垌会”“妇女识字班”“儿童歌唱队”“看垌班”等组织。斜岭人民深受其影响,该村群众也成立“睇垌会”,以睇垌会的名义把农民组织起来同地主剥削阶级作斗争。村民以保护生产的名义,日夜巡逻放哨,监视敌情,保护地下活动的安全。此外,睇垌会以歉收为由和拖欠等办法逼使地主减租二至三成,取得减租斗争的胜利。1948年至1949年间,游击队带领彭村人民同白沙乡大地主邓秀川霸占彭村大塘开展了激烈的斗争,斜岭部分群众也前来支援,抗霸占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斜岭渡头逐步成为往来革命的临时落脚点、联络站、宣传革命思想的一大阵地。因受过往同志的影响和教育,斜岭人民的革命思想觉悟大为提高,支持革命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如为了方便过往的同志休息,斜岭人民在渡头搭建一间小茅屋,里面摆设有桌椅,还免费供应茶水,饿了,还提供饭食。得知文运武工队遭遇生活困难时,斜岭村30多艘渔船一齐出动,打鱼得来的钱全部给他们送去,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有力地支持革命。
解放战争后期,斜岭群众支持革命的热情更为高涨,斜岭渡头除了轮番赶运支前物资外,村民还筹集了稻谷550市斤,支持革命斗争。1949年9月下旬,公馆镇马鞍岭等3条村游击小组带领60人前往东江口搬运回陈赓桃起义留下的枪支弹药,斜岭村也派出一条鱼船前往附近水面为之放哨,若发现敌情即进行接应。
解放后,斜岭一些村民有了工作单位,捕鱼的人陆续减少。到改革开放后,村民彻底告别了昔日捕鱼的艰辛漂泊的水上生活,在各行各业发展,走上奔康致富的幸福之路。斜岭渡头也逐渐停止了摆渡。如今,村庄四周林木翠绿,植被茂盛,村道硬底化,村容村貌及卫生环境整洁,村民住上楼房,用上自来水,昔日捕鱼村的痕迹已被一栋栋漂亮别致的高楼掩盖。而寂静的斜岭渡头,只留下深深的、神圣的、红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