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寺别名众多,打开百度或谷歌地图,地图上标示的戒幢律寺、西园古刹、西园指的都是西园寺,同一个地方。寺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1294年),原名归元寺,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明嘉靖年间,曾一度被留园的建造者太仆寺卿徐泰时改为私家园林。现在寺庙作为苏州城内唯一一座寺庙园林,其寺庙与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特点,应是受明代时的影响。
寺庙主要建筑都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沿中轴线一一参观即可。寺庙外最南边是写着“戒幢律寺”的照壁,照壁北边是并排跨于上塘河上的福德桥、智慧桥,河对岸有写着“敕赐西园戒幢律寺”的御赐牌楼,牌楼最上方正中竖匾“震国戒幢”几字是清光绪皇帝御赐的。
御赐牌楼北边是山门,进入山门,就算进入庙内。先看到个大广场,种满松柏。西园寺内古树很多,香樟、银杏树等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沿甬道往北,路的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走过甬道后能看到天王殿、大雄宝殿。最北端的的三宝楼是藏经阁,不对外开放。
大雄宝殿东侧有观音殿,西侧的五百罗汉堂是寺庙里最值得一看的建筑。有五百座贴着金的清代罗汉塑像,造型各异。拜过堂中央用香樟木雕成的13米高的千手观音后,就开始“数罗汉”这一特色活动。男左女右,选一尊自己看得顺眼的开始数,一尊一尊依次数到自己虚岁年龄停下,你面前的这尊罗汉就代表了你的今生。记住罗汉的序号,到罗汉堂门口请一张对应的罗汉卡,上面有注释签文。罗汉堂的南侧有济公雕像,北侧有疯僧雕像,两座雕像的衣带与褶皱都仿佛真的一样,相传是当年塑造五百罗汉像的两个带班老师傅的比美之作。
接着往西走,寺庙西部的西花园也是一大看点。这里是苏州园林风格最浓郁的地方,中间是蝌蚪形状的放生池,头朝南,尾朝北,尾巴又向东南方向延伸,引池水绕园一周,直通大雄宝殿前的香积池,与江南园林处处是水景的建筑特点如出一辙。湖中央是湖心亭,加上周边假山与亭台楼阁,说这里是寺庙已一点都不像了。
放生池中两头活了400多年的明代斑鳖一直是游客津津乐道的话题,斑鳖是十分珍贵的,全世界都没有几只。可惜其中一只在2007年仙去,放生池的西南角塑有大鳖铜像,看不到大鳖的游客可与铜像合影弥补遗憾。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御赐牌楼
走下福德桥、智慧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而雄浑的御赐牌楼,它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参差有致。上部为木枋楼,正中置明楼,左右为边楼。这种结构与气派的山门,在江南寺院中是不多见的。
牌楼的中门横额上写着“敕赐西园戒幢律寺”。两边石柱上对联上联是“佛日增辉,重开阊阖”,下联为“宗风振律,大启丛林”。“重开”指原寺在咸丰十年(1860)被太平天国军队烧毁,后来重建。“阊阖”指西园寺所处的位置是在苏州阊门外。“宗风振律”说明西园寺是律宗道场。“丛林”就是指僧众聚居的寺院。这幅镌刻楹联,既是西园寺昔日辉煌的见证,更是今日欣逢盛世、梵刹重辉的写照。正中最上方明楼上竖额写着“震国戒幢”。1903年,广慧老和尚五十岁时亲自到北京恭请《龙藏》(佛教《大藏经》的一种),光绪皇帝敕赐“紫衣沙门,震国戒幢”,这就是匾额的来源。
照壁
照壁位于寺院的最外围,黄墙黛瓦,顶上有双龙盘绕,可以说是寺院的屏障。正面写着“戒幢律寺”四个大字。戒是戒规,防非止恶。幢,是佛教的一种柱状旗帜,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律是修行者应遵守的各种戒律。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知道,西园戒幢律寺是一个重视戒律,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律宗道场。
照壁的另一面写的是“自觉觉他”。佛是觉悟的意思,佛陀彻底地觉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并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教化众生,指引众生解脱烦恼。这四个字提醒我们,一个学佛者所应有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目标,不仅要自己觉悟,也要帮助他人乃至一切众生觉悟,让他们都能从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如果说“自觉”是“觉悟人生”,那么“觉他”就是“奉献人生”。
譬如说:
“自觉”的人是罗汉。“觉他”的人是菩萨。那“自觉觉他”的人就是佛了。
4-5
山门殿
走过御赐牌楼,才是西园寺新建的山门,即山门殿。山门为寺院的外门,由三扇门并列组成,所以又名三门,三门象征佛教所说的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也含有信、解、行及智慧、慈悲、方便之意。整座山门集精美建筑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于一体。
山门正上方是“戒幢律寺”匾额,两边的楹联为:“一水设双桥广度群生登觉岸,三风垂百世严持净戒证菩提”。这是中国佛协副主席、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居士的遗墨。“一水设双桥”是指上塘河上的福德桥和智慧桥,“等觉岸”一语双关,既指信众和游人进入本寺佛教圣地,又指佛门接引众生,启迪和开发众生心中本来具有的觉悟本性。下联的“三风”是指西园多年总结的“家风、道风、学风”三风建设。“证菩提”就是达到最高的觉悟,也是就成佛。后面上方正中有金灿灿的四个大字——“宗风正脉”,这是清代雍正皇帝的御笔。两边楹联——“发菩提心悉使众生离诸苦,得正法流普于十方演妙音”,这是元代僧人继善血书《华严经》中的偈诵。山门背面正中上方是前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顾廷龙题匾“净域同登”,下方楹联为弘一大师书《华严经》辑句——“平等观诸法满足一切大愿力,悲心救世间速成无上佛菩提”。
6-7
前花园、钟鼓楼
穿过山门,展现在您眼前的是整修一新的万余平米的前花园,绿树成荫,鸟语话香,令人心旷神怡。花园里有四季长青的香樟树,石板路两侧铺满了郁郁葱葱的青草。和寺院里面一两百岁的古老的树木相比,花园前面的这些树实在是太年轻了,可是也唯其年轻,显示着古老的佛法在今天崭新的时代也如年轻人一般,充满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一如既往的化导人心,和谐社会。在前花园两边的黄墙上有长长的宣传栏,分别是对西园寺和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全面介绍。如果您能细心浏览,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走过丛林夹道、由花岗岩石铺成的菩提大道,就是恢复重修的钟鼓楼了。西园寺历史上的钟鼓楼于1860年毁于兵火,其后虽恢复寺院,因财力维艰始终无法重建,直到今天,在方丈普仁大和尚多方奔走的努力之下,钟鼓楼终于在沉寂了145年之后,再次敲响了庄严悦耳的钟声。在佛教中,钟鼓法器为龙天耳目。早晚功课和重大法事活动之时都要钟鼓齐鸣,以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早晨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后敲钟。听钟声,能消除人的烦恼,净化人的心灵。钟声能“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忠心祝愿每一位来西园寺的朋友都能:“闻钟声、烦恼净、智慧长、福德增”。
8-12
天王殿
走过钟鼓楼,就到了黄墙黛瓦、气势恢宏的天王殿。它座北朝南,顶势平坦,飞檐翘角。天王殿的位置相当于寺院的前卫,起着保护寺院的作用。
13-14
大雄宝殿
从天王殿往前走,是一片开阔的庭院。庭院中古木参天,有数百年的香樟树和珍贵的银杏树。再往前就是香花桥,小巧玲珑,古朴雅致,造型优美,堪称“寺中之桥”的典型。桥下是“香积池”,池水与放生池相通,各色鱼儿,悠游其中。十方香客都相信“香积池”水可以去病息灾,所以每逢初一 十五会看到很多香客排队洗脸以求吉祥健康(不可饮用)。
穿过香花桥,迎面而来的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兴建于光绪末年。梁枋均施苏式彩绘,典雅富丽,绚丽夺目。檐枋悬有“西乾应迹”匾额。西乾是指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因地处中国的西方而得名。相应地,中国则被称为东土。应迹是应化垂迹,也就是佛、菩萨应众生的机缘而示现种种形象济度众生。大雄宝殿是一个寺院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寺院僧众做早晚功课和举行各种法会的场所。
15-28
放生池
在西花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要算放生池了。放生池呈蝌蚪形,头部在南、尾部在北,并弯向东南。池水绕园一周,再从罗汉堂下部直通大殿前的香积池,九曲三弯,时在明处,时潜暗中,然后延伸到库房后面。构建之巧妙,水面之宽阔,在国内寺庙中实属罕见。
放生池既是大自然湖泊的缩影,供游人观光欣赏;又是佛教寺院的放生场所,供善男信女行善积德之用。佛教是慈悲不杀生的,不但不杀生,而且还要积极护生、放生。西园寺的放生池里,最多的就是各种品种的鱼和龟了。五色缤纷的鱼儿悠游自在,穿梭往来,或聚或散,怡然自得,与那些菜市场上任人宰割的鱼类相比,它们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29-31
湖心亭东南角有一处黄石磊砌成的假山,山有空洞可穿行,又有石级可攀登,曲径迂回,逶迤起伏。登上假山,赫然又是一座六角亭。前亭在水中,此亭在山上,山虽不高,略可小憩凭眺,极目远处,西花园可收眼底;凉风袭来,树影娑婆,使人心旷神怡。此亭名曰“云栖亭”这也是为了纪念莲池大师的功德而建的。
32-34
世界珍稀保护动物——风水神鼋
在这里呢,特别要向各位游人介绍的是西花园放生池里的两只斑鼋,斑鼋又是斑鳖,是鳖的一种,因其背部有黄褐色的斑点而得名斑鼋。据考证,这两只斑鳖已经有四百多岁了是世界上已知最常寿的动物,而且,像这种背上有斑点的斑鼋全世界仅存三只,而西园寺小小的一个放生池里就有两只,足见这两只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珍贵了。天气晴朗,有时大鼋会浮出水面。据目测,两只大鼋,一椭圆、一长圆,一名方方,一名圆圆,身长达一米五左右。
西园寺的风水大鼋堪称一绝,它给游人带来无比的愉悦与情趣,每逢三至十月便会浮出水面,愿您能目睹大鼋的神异风采。当然,如果您一时看不到也不必太遗憾,放生池岸边有两只铜塑斑鼋造像,正是以一比一的比例塑成的,形象十分逼真,苏州本地人对风水大鼋有很多奇妙故事传说。四面厅法物精品厅有风水神鼋模型吉祥物纪念品,可供游客珍藏留念。
35-36
湖心亭
在放生池中有湖心亭一座,顾名思义,亭建在湖心,环水萦回,犹如岛屿,仿佛蓬莱。亭为六角,砖木结构,楼阁形式,双重飞檐,轻盈多姿,造型优美。亭以粉墙分间内外,东西两面各设大门,通过九曲石桥与两岸连接。亭外有檐廊,设置靠栏,观鱼翔戏乐,看神鼋出水,令人陶醉,依恋忘返。更为独特之处是亭中有亭相套,同是六角,似是外亭的微型,不同者内亭为单檐。内亭东面供奉阿弥陀佛,以示凭藉佛力,摆脱畜生恶道的轮回之苦,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面供奉莲池大师,大师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主张净土,提倡放生,于城内外开放生池,撰写《戒杀放生文》,以诫害物,而且莲池大师还是戒幢律寺大弘律法的第一代住持茂林律师的恩师,供奉其像亦寓怀祖念本之意。内亭下部是近年修葺寺宇时,用丰子恺的护生画补绘。若说西花园以放生池为中心,那么湖心亭则是中心的核心,而亭中亭又是核心的“核心”。亭阁倒影,映入池中,可谓亭池互辉;蓝天白云,飘浮湖面,悠悠缈缈;池中设莲花喷泉,条条水线从花中迸射,莲蕾荷叶一旁衬托,这种虚实倒影的艺术效果,构成亭中亭画面,幻化成天与水、人与佛、世间与天国的微妙结合,真可谓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37-38
这里其实是西花园, 为什么戒幢律寺又称西园寺呢? 就是与它有观。
39-50
在寺院斋堂吃了10元一碗香菇笋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