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高原风来 荡涤尘埃 ——古锦其作品欣赏

    2017-03-27 17:37:37
    → 快速回复 点击数:4246

    高原风来 荡涤尘埃


    ——古锦其作品欣赏




      说起古锦其老师,我的脑海里迅速掠过的,是这几个关键词:著名画家、青藏题材、质朴风格。再扩大一些,就还有:伟人画像、乡村记忆、故园情怀……
      “画家不一定是思想家,但画家一定要有思想。”古锦其的画正因为有鲜明的思想而使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锦其《遥远的地方》这幅画吧:
      一位脸部黝黑的少年走在无边的旷野里,大风吹乱他的头发,雪花撒满他的全身,他身穿破旧的黑棉袄,一条红蓝两色的布绳子绕腰三圈,然后十分随意地打了个活结,绳子一头流苏长长地垂了下来。也许是听见了远方的呼唤,他站住了,回头一看……画面就定格在这里!他眼光好奇,似乎在寻思什么:“怎么啦?除了我,还有谁会来这里,来干什么?”他想着想着,不自觉地把一只手放到了脸上,一只手指按在嘴角边,十分孩子气的纳闷样。
      这位男孩的形象在我们眼里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道听途说过不少西藏的人和事,这男孩也就是那样一位藏族男孩;陌生的是,这位活在我们模糊记忆中的藏族男孩竟然活生生地走了出来,一直走到我们的眼前。于是我们不由得睁大了惊讶的眼睛,开始审视他的样貌、性格,乃至灵魂。
      我开始寻找画面上的一些“蛛丝马迹”以便了解画家画这幅画的动因,谢谢天!画家在画幅上方有详细题跋,十分生动的行草,许我原文录下:

        遥远的地方
      这是根据我的好友著名摄影家林晶华摄影作品画成的,老孙告诉我,在阿里荒原海拔四千六百三十米的措勒草滩,一位牧羊少年在距我十几米的地方戛然停步,散乱的头发,拖着两条辫子,从领口伸出手指贴在油腻的脸颊,一语不发,两眼直视,眼神既好奇、疑惑又纯真如水,我迅即按下快门……
      这张照片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总忘不了他,这种典型的形象和衣着打扮,只有在高海拔且方圆数百里不见人烟的地方才有可能出现,我真为他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
      甲午冬月窗外阳光明媚,惠风和畅,于云山诗意听雨,锦其画并记。


      这段话生动地告诉了我们,画家被藏民吸引的,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远离现代工业文明的原生态生存模式。很难想象,如果把艺术家放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区,他是否还能创作出这样感人的作品。画家追求的正是这种自然的回归,人心的回归。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现代社会太物质化了,现代人终日逐利,陷于利欲泥淖而不自知,艺术家的使命感促使画家先知先觉,为人民寻找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艺术。感谢上苍,他终于在青藏高原找到了!作为一名观者,我在看这幅画的时候,心情由惊讶到震撼,到喜欢,最后禁不住轻轻地笑了。画中牧羊少年质朴憨厚,衣衫褴褛,促使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消耗了过多的资源;牧羊少年头发蓬乱,皮肤油腻,促使我反思自己过分讲究形象到底为哪般?牧羊少年清纯如水的眼神更让我惶恐,为什么我的双眼迷茫空洞,写满忧愁?大雪飘满他的头、脖子、衣服,我却在冬暖夏凉的空调房里怨天尤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生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不由得再次思考起这个严肃的哲学命题。
      我们再来看看古锦其的速写集《青藏记忆》:
      厚重的赭色封面,饱含沧桑的藏民头像速写,横亘上方的四个黑色大字“青藏记忆”——这就是古锦其的速写集《青藏记忆》。
      打开扉页,“青藏记忆”四字以遒劲有力的行草面貌再次冲击读者的眼球。扉页左下方,一男一女两名藏族青年正策马飞奔。这寥寥数笔的速写动感十足,人物、奔马似乎要破纸而出。而右下方一枚小巧玲珑的铃印又极好地化动为静,把人拉进对艺术的静观之中。
      缓缓翻开书页,一个个藏民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他们大多戴着头巾,衣着繁复,极有特色。骑马的青年顶着一部乱蓬蓬的头发,似乎告诉我们高原的风有多么凛冽;一位老人驮着包袱,脊背佝偻着,聚精会神地看一场赛马;赛马场边,一位名叫士登的大爷自顾自握着经筒念经,外面的事情仿佛与他毫无关系。友善的尼姑丹增卓玛无忧无虑的笑脸,自称向往外界的青年扎西轮廓分明的脸……辍学的姑娘,朝圣路上五体投地的妇女,可怜的巴桑多杰……大体上看,古锦其画老人和青年时用笔顿挫有力,线条复杂,而画少女则线条简约、流畅,显得轻盈抒情,但他们的眼神,无一不单纯、清澈,似乎与世无争,自得其乐。他们的生活,主要也就是放牧、赛马、办法事、朝圣等,没有一丝灯红酒绿,没有任何声色犬马。
      画家的速写作品和生活照片告诉我们他在藏区的艺术探索和心路历程,这样一群远离尘俗、坚守信仰的人太值得画了。皑皑雪山下,他们世世代代过着如此简单而执着的生活,画家为他们感动,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喝酥油茶,住帐篷,迷路了只能住在远离人烟的荒山野岭,甚至还被藏獒咬伤险些丢了性命……画家是一名悲天悯人的仁者,数次帮助生活困难的辍学少年或孤儿。从1994年起至今,二十多年来近四十趟进藏,与其说古锦其找的是艺术灵感,不如说他找的是心灵的归宿、质朴的人生。
      古锦其的作品唤起了人们的思考,艺术家以他对艺术的赤子之心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心灵。人,赤条条地来,亦将赤条条地去,活着就该虔诚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古锦其的画,较之传统的岭南画派显得更凝重,更厚实,特别人物的脸部刻画细腻,空间感强。乍看之下,你甚至会以为是油画。但人物衣饰明显的泼墨法,背景墙壁的皴擦点染,又分明告诉你这是中国水墨画。古锦其把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画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是实为可喜可贺。
      我们这些身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触目所见,皆利益也。熙熙攘攘,只为利来,内心空虚,信仰全无,这样的环境只会令人心浮气躁,寸金寸土之地哪里安放得下艺术家驰骋千里的自由心灵?所幸西藏广阔的天地为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净土,让画家为我们带来这些震撼人心的杰作,这就像一股来自高原的风,荡涤我们心头灰蒙蒙的尘埃。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