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儿子去市场买点水果生回来搅拌果浆,走进散点问了一下商贩水果价格不低,虽然色味不佳,最终还是买了一些好有交代。
水果四季上市,而且世界各地普及。若干部分地区特殊气候的水果可以吊价,荔枝算是一个,茂名或是番禺,都有所产。为了保持色味,在运输提速和保鲜技术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不能给水果增加必要的营养液和水分减少流失。在很长时间内需要继续研发。
水果收购价格低,零售价格贵。久而久之不知有其果不知其味,果农也不爱种植。最后肯定是减产之后品质更差价格更贵。而久而未尝者欲尝,味差价贵性价比不高,最后扫兴而归。以后见到此物不再有食欲,大众化的消费品最后在羞于囊中而成为奢侈品。
簿利多销,周而复始,加大流动性也能大大提高消费者效用,才能让能者多劳多得,最后才有资本驱动的蜕变。
现在果农不赚钱,消费者吃不起,这个行业物流和资本在流通过程中滞后,不利于行业发展。所以中间需要做一些什么改善这个局面是水果行业需要思考的地方。
引入一个话题,前两年深圳和广州一些繁华地段有水果连锁店,以优惠票的会员卡方式吸引消费者大量存钱在其卡上,最后跑路了。很明显的一个问题是水果零售价格高昂,消费肯定不火。其次运营支出成本很高,充值优惠那么大,哪里可以套利获得利润?最后肯定维持不下去,欠着供货商的尾款卷着消费者会员的卡值跑路,那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这算是非法融资的方式吧!高大上还真的不知道市场前景何在,市场最终发现其真实的价格,回到它应有的消费者手中。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