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柜,发现几本县级南阳市文联的杂志《卧龙》创刊号。
红红的封面,龙飞九重。久违的熟悉,熟悉的陌生。
二月河、周熠、谷建成、章印、孙幼才。多么亲切的名字。可终究敌不过岁月和病魔,只能梦里谋面。
吕樵、王朝国,数十年未见面了,他们好吗?
《宛风文学社》是那么的活跃。看,杂志专门辟有社团之园地,是多么的具有创新,还有对对文学社团的认可和鼓励。
宛风文学社我的小说《价值》,
宛风文学社崔庆云的小说《荫》
宛风文学社马辉丽的《小说二题》
还有王谨哲的散文《梅溪河》
三鸟文学社于若文的《新秋杂感》
同龄人诗社攀帅英的《写在杏花庵的情笺》
茅庐文学社王晓慧的《希望》
四家文学社社员的作品在一九八八年的三月,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与《卧龙》杂志一起问世。走在那年的春天里。
那时年青,那时有梦,付出了汗水与辛苦,自思量,未负时光。
三十一年春来轮替,三十一个风雨阴晴,昔日的小伙,已是两鬓飞霜,垂垂老也。
老虽然,梦未断,路仍在,脚步蹒跚,但还在走着,无畏地走着,从朝阳出发,朝着夕阳,朝着那片飞红的晚霞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