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区域
  • 视频
  • 财经
  • 旅游
  • 宜居
  • 汽车
  • 生活
  • 人文
  • 教育
  • 影像
  • 搜索       

    长篇小说连载《坎坷》之十九 作者 飘飘雨 逐梦客

    居仁堂主
    2019-08-13 17:06:07
    → 快速回复 点击数:591

    十九、李小东准备补课。

     

      

         一九七九年发生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当然是国家级的。那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217日至316日爆发在中越之间的战争。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对中国采取敌对行为。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布胜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后,宣布越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进入八十年代后两国继续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一九七九年,年轻的一代,不管男女嘴边的话都是围绕着对越反击战。从看新闻,到听英模报告会,还有听英模报告会的录音。听罢录音后,年轻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后来的一篇小说或将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让李小东看了无数遍,那篇中篇小说单行本,李小东至今还保留着。那就是《高山下的花环》。崇尚英雄是那个年代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第二件大事当然就是李小东高中毕业。这个话题似乎不用多讲。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高中生,在小学时就没有好好上过课。到初中也是一样。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要学工学农学军。原来的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制缩短到十年制。期间减去学工学农学军的时间,真正上课没有多少时间。今天批读书无用论,明天读读书做官论,把学生的思想搞得糊涂,也不知该不该读书上学了。李小东上高一时,恢复高考了,除了尖子生外,普通的学生对考大学并不感兴趣。因为录取率太低了。而且小东所读的还是教学质量非常一般的子弟学校。但从这年来,全社会都真正关心起读书来了。特别是招工考试,必须要通过文化课来决定是否录取为全民工或者集体工。中原机械厂也是如此。原来的推荐选择招工,统统改成文化课考试决定招工录取。文化决定命运。

      

         第三年事是李小东认识了影响她一生的一个男人----林建飞。

      

      一九七九年的这三件大事看似独立的,却是相互影响的。

      

      

         八月的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小东将锅碗瓢盆清洗完毕,陪着母亲在院子里坐着乘凉。三个妹妹都到街边去玩了。母女俩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

      

      晚上九点多钟,李成德回来了。明显的喝酒了,但不多,头脑都还清醒。李成德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后。对小东说:“小东,今年厂里招工要考文化课。考上了是全民工,考不上即是招工是大集体。你能考上吗?”

      

      小东站起来对李成德说:“爸,你坐这里吧。”说罢把手中的扇子递给父亲。父亲没有接扇子,只提着椅子背,把椅子提得离王月琴远了一点坐下。小东继续说:“我的成绩就是中等。能不能考上全民工,我也没有把握。”

      

      “书到用时方恨少。上学不好好学,现在用上文化了,你却考不上。”说罢李成德掏一根烟点上,深深地吸一口,然后吐出来。浓浓的一股烟飘向王月琴。王月琴用扇子扇着烟雾不耐烦地说:“坐远点吸去,坐下风头去。讨厌人的很。”

      

      李成德把手里的烟在地上狠狠的揉了一下,将火弄灭,抬手扔到水池边的垃圾堆里。然后说:“那你明天就到工人文化宫夜校去报名文化课补习班。”

      

      “那我妈怀孕了,家里的事咋办?”小东问:“还有学费得多少钱?”

      

      “你就是晚上去学习,白天的事又不多。晚上早点做饭吃饭,来得及。学费找你妈要。应该不会太多了。十块八块的事吧。国家办的补习班。”李成德谁也不看地说。

      

      小东没有说话,王月琴开腔了。“我可没钱让小东去补习。我的工资只能顾着全家人吃饭。你也该为娃们做点啥了。”王月琴没好气地说。

      

      “球女人。中,学费我出。”李成德停了一下接着说:“这次考试如果考不上,可能还会下乡当知青。小东你自己的事自己看着办。”

      

      小东说:“听说现在不逼着下乡了,还有人说上山下乡运动停了。俺们不用下乡了。”

      

      “不下乡最好。下乡就是糟蹋人哩。咱厂里几个女知青都叫大队干部糟蹋了返城的。”李成德恨恨地说。

      

      “你成天光棍的不得了。整天儿狼一群狗一伙在外面吃喝嫖赌。咱娃们参加工作。你还是技术尖子,混多半辈子,没混上个一官半职,遇到家里有事了,屁钱事也办不了。”王月琴使劲扇了几下扇下,鼻子里哼一下后,扭下屁股给李成德个后背。

      

      第二天早上,父母都上班了,妹妹都出去玩了。李小东收拾好家务,觉得要好好穿戴一番。她好像很久没有出门了。也没有特别地打扮自己。李小东穿衣服特别张扬,喜欢撵潮流。她找出一直没有舍得穿出来的浅蓝色薄料的喇叭裤来,然后再套上一件白底蓝圆点点花的荷花领的上衣。穿好后,小东左右扭着,裤子紧紧地兜着圆圆的屁股,大腿被裤子绑着较为紧。而一尺宽的裤腿如蝙蝠的两个翅膀。行走起来,恰似翅膀在飞。城市上流行喇叭裤。尤其下乡的知青们,一旦回城,再返知青点时,几乎人人都穿喇叭裤和紧身上衣。正月已过十七岁生日的小东对着镜子看了看,她的短发和嫩圆的脸蛋还是一幅学生腔。她心里想,我要留长发。不上学了,没有人管了。奇装异服也没有人管我了。

      

      李小东为了这件喇叭裤曾与父母争吵了半天。

      

      那是小东刚高中毕业的一天,小东对王月琴说:“妈,我想要条喇叭裤。”

      

      王月琴翻眼看了她一眼说:“要啥喇叭裤。把个屁股繃得紧紧地,大腿绑得大腿根都勒出沟来了。丢人现眼的。”

      

      “妈,那就是好看嘛。看大街上的年轻人们谁不是穿着喇叭裤啊。”

      

      “小东,那裤子真不是咱们穿的。裤腿能扫地了。”李成德平时不帮王月琴说话的。

      

      “爸,你没看见厂里的年轻工人们啊。比我大三两岁。下班后,穿着喇叭裤,留着飞头,提着双卡录音机,在大街放着邓丽君的歌,多潇洒啊。”李成德听后没有吭声。小东说的是实话。现在的年轻人上班穿工作服,下班后,在更衣室里换上家常衣服,那就是两个人。

      

      “妈,我知道你没钱。我不要成衣,我撕布自己做。我自己做,不麻烦你,几毛钱请人裁一下就妥了。”小东恳求着母亲。

      

      王月琴有台华南牌缝纫机。那是王月琴攒了一年多的钱,又找了好多的张的工业券才买到的。平时,全家的衣裳都是王月琴自已剪裁自己做的。李小东从小就耳濡目染,母亲言传身教,十二三岁时就在缝纫机上做鞋垫补衣服,十四五岁就会帮助母亲做简单的衣服了。

      

      母亲总是心软。而且都曾年轻过。母亲掏出五元钱给了小东,小东拿了布票到商场买了六尺浅蓝士林布。找到裁缝师傅量体裁衣后,回到家里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条崭新的喇叭裤就做好了。

      

      李小东穿戴一新来到马丽华家。马丽华一见小东夸张地说:“哎哟啊,这是哪儿来的公主啊。把我的眼就晃瞎了。”李小东搂着马丽华的肩膀疯了一会儿,对马丽华说了招工考试的事情。马丽华听后连连称谢说:“到底是铁哥儿,第一个过来给我通风报信。中午爸妈回来,我找他们要钱后,下午咱俩去工人文化宫报名。”

      

      下午约二点半,马丽华骑着自行车来到李小东家。小东刚好午觉睡醒了。小东对马丽华说:“丽华,你骑自行车带着我咋样儿?我爸要车子。

      

      “中,没问题。”马丽华慷慨地应答下来。

    报料热线:13828680359
    用户评论